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 主题分类 / 地灾防治

  • 索 引 号 :
  • 公文种类:
  • 发布机构:四川省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
  • 成文日期:2021-07-27
  • 发布日期:2021-07-27
  • 文  号:川地灾指办发〔2021〕4号
  • 有 效 性 :有效
四川省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印发《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十条措施》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07-27 来源:地质灾害防治处 字体: 分享到:

川地灾指办发〔2021〕4号

各市(州)地质灾害指挥部,省地质灾害指挥部各成员单位:

6月份以来,我省连续遭遇多轮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对流性强的降雨天气过程,多数地区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地质灾害高发频发。面对严峻的防灾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范胜于救灾”理念,闻“汛”而动,全力奋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从近期调度情况看,各地探索形成了一批管用高效、可复制可推广的应对措施,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教训。对此,省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本着“来自于基层、推广于基层”的原则,及时推演检视、复盘分析,梳理形成了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十条措施,供各地各有关部门参考借鉴,并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当前正值防汛减灾“七下八上”的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各地各部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彭清华书记、黄强省长和曹立军副省长关于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应对的工作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认真汲取近期国内外暴雨洪灾造成严重损失的深刻教训,对照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十条措施,继续发扬不畏辛苦、不怕疲倦、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关心关爱一线防灾人员,进一步抓实抓细隐患排查、监测预警、预案完善、培训演练、避险转移、抢险救援等各项工作,及时补短强弱,着力提升极端天气状况下的地质灾害综合防范应对能力,保持临战状态,做好万全准备,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共同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范攻坚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川省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

                           2021年7月24日

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十条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构建终端发力末端见效机制。健全完善“省市县乡村组点”七级防灾责任体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压紧压实属地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乡镇(街道)直接责任和村(组)一线处置工作责任。甘孜州、凉山州等地推行“县包镇、镇包村、村包组、干部包户”包保责任制,逐级下沉力量,建立任务、责任、督查“三张清单”,层层压紧压实县、乡(镇)、村、组的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乐山市、雅安市等地强化基层换届调整防灾责任人员业务培训,把地质灾害防范知识纳入乡镇换届选举后新任乡(镇)、街道分管负责人及村组干部、专职监测员的业务培训范畴,着力提升基层一线应对处置能力,确保责任不“悬空”、工作不断档。

二、强化隐患点和风险区“三查”全覆盖,提升“点面结合”双控水平。加快构建地质灾害隐患点“专职监测员”和地质灾害风险区“网格员”双控体系,综合运用高分遥感、无人机航摄等“空天地”结合技术手段,指导开展隐患风险识别及“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并贯穿汛期始终,切实做到有人居住区域巡查排查全覆盖、无遗漏。乐山市峨边县、宜宾市筠连县突出抓好“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发动乡镇和村组干部、党员、团员、民兵、群众、志愿者等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既盯紧盯牢已知风险区、隐患点,又全面强化预案点外人员居住区域、有人活动场所的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巡查排查全覆盖,及时发现险情征兆,果断组织群众避险转移,并严密防范降雨引发地质灾害的滞后性。凉山州、雅安市汉源县、石棉县等地建立群众主动查灾报灾奖励机制,搭建报灾平台,畅通报灾渠道,鼓励群众关注地质灾害,积极参与防灾减灾,推动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查灾、人人报灾”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格局。

三、强化“人防”“技防”有机衔接,探索提升监测预警效能。强化自然资源、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联动会商调度机制,坚持强降雨期间“每日会商、每日调度”,着力提升地质灾害风险趋势短临预报水平,科学指导防范措施落实。德阳市中江县坚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全覆盖,多渠道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纵向发送至各级防灾人员、专职监测员,横向发送至各级地质灾害指挥部成员单位负责人,并靶向发送至在建工程业主及施工单位防灾责任人,实现防灾责任网风险预警全覆盖。泸州市大胆探索科技防灾,在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巡查排查、监测预警“人防”全覆盖的基础上,完善群专结合、人技结合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加强专业监测设备和预警平台的运用和维护,研发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三维实景系统,探索提升“人防+技防”体系下的地质灾害防范管理能力。

四、强化宣传培训和演练,特别加强夜间、“三断”等特殊情景下的避险演练,提升群众防灾避险能力。用好典型正反地质灾害案例、防灾宣传“口袋书”,推广播放地质灾害防范宣传教育片,加强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教育。绵阳市、巴中市开展宣传培训和避险演练“七进”活动,积极推动地质灾害科普知识宣传和防灾演练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机关、进工地,将地质灾害防范宣传培训覆盖到“最后一米”。宜宾市江安县、甘孜州九龙县等地加强实战化演练,按照实战化要求,针对排查发现的隐患点和风险区,逐点逐区完善应急预案,加强预案演练,确保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在主汛期前至少“跑一次”,并及时对新增风险隐患落实防灾措施,开展宣传教育和避险演练。特别是强化夜间和断路、断电、断网等特殊情境下的避险演练,有效提升干部群众在复杂条件下的避险逃生技能。阿坝州汶川县、九寨沟县、卧龙特区注重提升游客避险能力,将避暑消夏住留的游客与民宿、酒店、农家乐等经营参与者一同纳入当地防灾体系,针对性开展防灾知识宣传和避险演练,让其熟知避险转移路线和安置场所,提升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

五、强化提前避让,适当扩大转移范围,确保应转尽转。严格落实“三避让”和“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聚焦重点场所、重点点位、重点人群,坚决落实避险转移措施,狠抓早撤快跑,切实做到“应转必转、应转尽转”。成都市、眉山市、凉山州等地提前分批转移高风险区群众,针对山区群众居住分散、交通闭塞导致临灾避险不便、风险高的情况,采取鼓励投亲靠友、发放汛期过渡安置补贴等方式,探索运用汛期季节性转移、短期转移、临时避险、搬迁安置等“短长结合”“标本兼治”举措,提前将“三孤”等特殊人群转移到危险区外安置,切实降低风险。降雨来临前或发现成灾征兆时,严格落实乡镇、村组干部避险转移组织责任,第一时间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危险地带,坚决杜绝患得患失、犹豫不决而贻误最佳撤离时机的现象发生,确保预警响应时“撤得快、方向对、安得稳”。甘孜州、凉山州、阿坝州等地适当扩大避险转移范围,针对集雨面积较大、山洪泥石流风险高的山区沟谷地带,根据气象预报及地质灾害风险预警情况,结合地形地貌特点,适当扩大避险撤离范围,并打好避险转移提前量。

六、强化避险结对帮扶,加强人员管控安置,确保“不安全、不返回”。针对广大山区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导致防灾力量不足、老弱群众避险转移能力偏弱等“空心村”问题,巴中市南江县推行“防灾明白人”,采取户院联防方式,在3-5户受威胁群众中推选1名“防灾明白人”,负责组织避险撤离,与专职监测员形成协作补位,切实提升避险转移安全系数。雅安市宝兴县扎实做好避险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基层党员、驻守专业队伍、驻村帮扶干部、民兵、志愿者等作用,针对“空心村”受威胁住户、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登记造册并落实“一对一”结对避险转移帮扶措施,有效化解“空心村”地质灾害防范风险。深刻汲取2020年雅安市汉源县中海村已转移群众擅自返回被埋的教训,成都市、雅安市石棉县等地强化避险撤离人员安置管控,加强避险安置点管理,做好物资储备发放,全力保障转移安置群众“五有三防”,严格落实“人盯人”管控措施,随时掌握避险人员动向,加强撤离区域安全评估,杜绝安全风险消除前人员擅自返回居住,坚决做到“不安全、不返回”。

七、强化管行业必须管地质灾害,落实在建工程、旅游景区和公路、铁路沿线防灾措施。发挥各级地质灾害指挥部统筹协调和牵头抓总作用,指导、协调同级住建、交通、水利、文旅、铁路、公路、电力等部门切实履行部门(行业)监管责任,督促指导相关企业落实防灾责任和措施。深刻汲取2020年绵九高速施工区段因“8.17”特大暴雨灾害避让不及时造成严重损失的教训,切实将在建工程、旅游景区和公路、铁路、河道沿线全部纳入监测预警和培训演练体系,落实应急预案和防灾责任人,加强教育培训和避险演练,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努力提高防灾避灾能力。阿坝州汶川县、卧龙特区强化危机综合管控,结合气象预报及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信息,及时采取劝返游客、关闭景区、封闭道路、停工避险等方式把风险降到最低。

八、强化集中攻坚,确保按时完成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夯实防灾减灾基础。把综合治理作为消除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的治本之策,落实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属地责任,强化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组织领导,精心规划、精细管理、精致建设,进一步夯实防灾减灾基础。广元市青川县全力攻坚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将排危除险、灾后恢复重建等关系民生安全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按相关规定纳入抢险救灾项目予以实施,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广安市广安区开通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绿色通道,将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专项资金全部划入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账户,加快资金拨付进度。雅安市宝兴县、阿坝州汶川县等地加强治理工程清淤维护,针对已建治理工程受损、淤积等情况,及时实施修复加固、清淤维护,确保腾出库容、清淤到位,保障治理工程持续发挥防灾减灾功效。

九、强化能力建设,充分发挥技术支撑单位作用,确保防灾工作科学高效推进。针对基层防灾专业技术力量匮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薄弱等问题,我省持续开展汛期驻守督导,及时将驻守地勘队伍投放到地质灾害防治一线的薄弱环节、重点地区和关键部位,参与汛期包点驻守、巡查排查、应急抢险调查,指导开展宣传培训、避险演练,全方位支持参与驻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别是在发生地质灾害后,依靠专家力量、发挥专家优势,及时准确判明灾险情特征及致灾原因,有针对性地研究部署防灾对策,科学指导抢险救灾,并严格灾害认定程序,避免模糊人为事故责任。

十、强化明察暗访机制,确保推动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完善“四不两直”汛期督导、不定期明察暗访工作机制,加强约谈通知书、整改通知书和提醒敦促函“两书一函”的运用,针对问题短板和薄弱环节,既“点对点”督促整改,又从面上举一反三,查漏补缺,全力消除盲区,补齐短板弱项。乐山市市中区划片包干、网格化管理,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划分片区,以村(社区)为单位划分网格,不定期派出工作组下沉一线,分片区、分网格赶赴预警乡镇(街道)、村(社区)及重点隐患点督促指导防灾工作。

责任编辑:李雪蕊

点击下载此文件

图片解读:

文字解读:

访谈解读:

视频解读:

[上一篇]:
[下一篇]:
四川省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印发《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十条措施》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07-27 来源:地质灾害防治处

川地灾指办发〔2021〕4号

各市(州)地质灾害指挥部,省地质灾害指挥部各成员单位:

6月份以来,我省连续遭遇多轮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对流性强的降雨天气过程,多数地区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地质灾害高发频发。面对严峻的防灾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范胜于救灾”理念,闻“汛”而动,全力奋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从近期调度情况看,各地探索形成了一批管用高效、可复制可推广的应对措施,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教训。对此,省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本着“来自于基层、推广于基层”的原则,及时推演检视、复盘分析,梳理形成了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十条措施,供各地各有关部门参考借鉴,并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当前正值防汛减灾“七下八上”的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各地各部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彭清华书记、黄强省长和曹立军副省长关于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应对的工作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认真汲取近期国内外暴雨洪灾造成严重损失的深刻教训,对照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十条措施,继续发扬不畏辛苦、不怕疲倦、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关心关爱一线防灾人员,进一步抓实抓细隐患排查、监测预警、预案完善、培训演练、避险转移、抢险救援等各项工作,及时补短强弱,着力提升极端天气状况下的地质灾害综合防范应对能力,保持临战状态,做好万全准备,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共同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范攻坚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川省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

                           2021年7月24日

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十条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构建终端发力末端见效机制。健全完善“省市县乡村组点”七级防灾责任体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压紧压实属地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乡镇(街道)直接责任和村(组)一线处置工作责任。甘孜州、凉山州等地推行“县包镇、镇包村、村包组、干部包户”包保责任制,逐级下沉力量,建立任务、责任、督查“三张清单”,层层压紧压实县、乡(镇)、村、组的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乐山市、雅安市等地强化基层换届调整防灾责任人员业务培训,把地质灾害防范知识纳入乡镇换届选举后新任乡(镇)、街道分管负责人及村组干部、专职监测员的业务培训范畴,着力提升基层一线应对处置能力,确保责任不“悬空”、工作不断档。

二、强化隐患点和风险区“三查”全覆盖,提升“点面结合”双控水平。加快构建地质灾害隐患点“专职监测员”和地质灾害风险区“网格员”双控体系,综合运用高分遥感、无人机航摄等“空天地”结合技术手段,指导开展隐患风险识别及“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并贯穿汛期始终,切实做到有人居住区域巡查排查全覆盖、无遗漏。乐山市峨边县、宜宾市筠连县突出抓好“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发动乡镇和村组干部、党员、团员、民兵、群众、志愿者等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既盯紧盯牢已知风险区、隐患点,又全面强化预案点外人员居住区域、有人活动场所的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巡查排查全覆盖,及时发现险情征兆,果断组织群众避险转移,并严密防范降雨引发地质灾害的滞后性。凉山州、雅安市汉源县、石棉县等地建立群众主动查灾报灾奖励机制,搭建报灾平台,畅通报灾渠道,鼓励群众关注地质灾害,积极参与防灾减灾,推动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查灾、人人报灾”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格局。

三、强化“人防”“技防”有机衔接,探索提升监测预警效能。强化自然资源、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联动会商调度机制,坚持强降雨期间“每日会商、每日调度”,着力提升地质灾害风险趋势短临预报水平,科学指导防范措施落实。德阳市中江县坚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全覆盖,多渠道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纵向发送至各级防灾人员、专职监测员,横向发送至各级地质灾害指挥部成员单位负责人,并靶向发送至在建工程业主及施工单位防灾责任人,实现防灾责任网风险预警全覆盖。泸州市大胆探索科技防灾,在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巡查排查、监测预警“人防”全覆盖的基础上,完善群专结合、人技结合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加强专业监测设备和预警平台的运用和维护,研发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三维实景系统,探索提升“人防+技防”体系下的地质灾害防范管理能力。

四、强化宣传培训和演练,特别加强夜间、“三断”等特殊情景下的避险演练,提升群众防灾避险能力。用好典型正反地质灾害案例、防灾宣传“口袋书”,推广播放地质灾害防范宣传教育片,加强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教育。绵阳市、巴中市开展宣传培训和避险演练“七进”活动,积极推动地质灾害科普知识宣传和防灾演练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机关、进工地,将地质灾害防范宣传培训覆盖到“最后一米”。宜宾市江安县、甘孜州九龙县等地加强实战化演练,按照实战化要求,针对排查发现的隐患点和风险区,逐点逐区完善应急预案,加强预案演练,确保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在主汛期前至少“跑一次”,并及时对新增风险隐患落实防灾措施,开展宣传教育和避险演练。特别是强化夜间和断路、断电、断网等特殊情境下的避险演练,有效提升干部群众在复杂条件下的避险逃生技能。阿坝州汶川县、九寨沟县、卧龙特区注重提升游客避险能力,将避暑消夏住留的游客与民宿、酒店、农家乐等经营参与者一同纳入当地防灾体系,针对性开展防灾知识宣传和避险演练,让其熟知避险转移路线和安置场所,提升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

五、强化提前避让,适当扩大转移范围,确保应转尽转。严格落实“三避让”和“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聚焦重点场所、重点点位、重点人群,坚决落实避险转移措施,狠抓早撤快跑,切实做到“应转必转、应转尽转”。成都市、眉山市、凉山州等地提前分批转移高风险区群众,针对山区群众居住分散、交通闭塞导致临灾避险不便、风险高的情况,采取鼓励投亲靠友、发放汛期过渡安置补贴等方式,探索运用汛期季节性转移、短期转移、临时避险、搬迁安置等“短长结合”“标本兼治”举措,提前将“三孤”等特殊人群转移到危险区外安置,切实降低风险。降雨来临前或发现成灾征兆时,严格落实乡镇、村组干部避险转移组织责任,第一时间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危险地带,坚决杜绝患得患失、犹豫不决而贻误最佳撤离时机的现象发生,确保预警响应时“撤得快、方向对、安得稳”。甘孜州、凉山州、阿坝州等地适当扩大避险转移范围,针对集雨面积较大、山洪泥石流风险高的山区沟谷地带,根据气象预报及地质灾害风险预警情况,结合地形地貌特点,适当扩大避险撤离范围,并打好避险转移提前量。

六、强化避险结对帮扶,加强人员管控安置,确保“不安全、不返回”。针对广大山区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导致防灾力量不足、老弱群众避险转移能力偏弱等“空心村”问题,巴中市南江县推行“防灾明白人”,采取户院联防方式,在3-5户受威胁群众中推选1名“防灾明白人”,负责组织避险撤离,与专职监测员形成协作补位,切实提升避险转移安全系数。雅安市宝兴县扎实做好避险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基层党员、驻守专业队伍、驻村帮扶干部、民兵、志愿者等作用,针对“空心村”受威胁住户、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登记造册并落实“一对一”结对避险转移帮扶措施,有效化解“空心村”地质灾害防范风险。深刻汲取2020年雅安市汉源县中海村已转移群众擅自返回被埋的教训,成都市、雅安市石棉县等地强化避险撤离人员安置管控,加强避险安置点管理,做好物资储备发放,全力保障转移安置群众“五有三防”,严格落实“人盯人”管控措施,随时掌握避险人员动向,加强撤离区域安全评估,杜绝安全风险消除前人员擅自返回居住,坚决做到“不安全、不返回”。

七、强化管行业必须管地质灾害,落实在建工程、旅游景区和公路、铁路沿线防灾措施。发挥各级地质灾害指挥部统筹协调和牵头抓总作用,指导、协调同级住建、交通、水利、文旅、铁路、公路、电力等部门切实履行部门(行业)监管责任,督促指导相关企业落实防灾责任和措施。深刻汲取2020年绵九高速施工区段因“8.17”特大暴雨灾害避让不及时造成严重损失的教训,切实将在建工程、旅游景区和公路、铁路、河道沿线全部纳入监测预警和培训演练体系,落实应急预案和防灾责任人,加强教育培训和避险演练,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努力提高防灾避灾能力。阿坝州汶川县、卧龙特区强化危机综合管控,结合气象预报及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信息,及时采取劝返游客、关闭景区、封闭道路、停工避险等方式把风险降到最低。

八、强化集中攻坚,确保按时完成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夯实防灾减灾基础。把综合治理作为消除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的治本之策,落实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属地责任,强化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组织领导,精心规划、精细管理、精致建设,进一步夯实防灾减灾基础。广元市青川县全力攻坚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将排危除险、灾后恢复重建等关系民生安全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按相关规定纳入抢险救灾项目予以实施,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广安市广安区开通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绿色通道,将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专项资金全部划入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账户,加快资金拨付进度。雅安市宝兴县、阿坝州汶川县等地加强治理工程清淤维护,针对已建治理工程受损、淤积等情况,及时实施修复加固、清淤维护,确保腾出库容、清淤到位,保障治理工程持续发挥防灾减灾功效。

九、强化能力建设,充分发挥技术支撑单位作用,确保防灾工作科学高效推进。针对基层防灾专业技术力量匮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薄弱等问题,我省持续开展汛期驻守督导,及时将驻守地勘队伍投放到地质灾害防治一线的薄弱环节、重点地区和关键部位,参与汛期包点驻守、巡查排查、应急抢险调查,指导开展宣传培训、避险演练,全方位支持参与驻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别是在发生地质灾害后,依靠专家力量、发挥专家优势,及时准确判明灾险情特征及致灾原因,有针对性地研究部署防灾对策,科学指导抢险救灾,并严格灾害认定程序,避免模糊人为事故责任。

十、强化明察暗访机制,确保推动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完善“四不两直”汛期督导、不定期明察暗访工作机制,加强约谈通知书、整改通知书和提醒敦促函“两书一函”的运用,针对问题短板和薄弱环节,既“点对点”督促整改,又从面上举一反三,查漏补缺,全力消除盲区,补齐短板弱项。乐山市市中区划片包干、网格化管理,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划分片区,以村(社区)为单位划分网格,不定期派出工作组下沉一线,分片区、分网格赶赴预警乡镇(街道)、村(社区)及重点隐患点督促指导防灾工作。

点击下载此文件

图片解读:

文字解读:

访谈解读:

视频解读:

  •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 主办单位: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
  • 内容维护: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宣传教育中心
  •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