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石棉县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石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全国第二批矿区生态修复典型案例。这一国家级荣誉的取得,不仅是生态修复领域的重大突破,更是石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生动实践。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筑牢生态修复“桥头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在项目建设和推进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取得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共进的显著成果,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二是践行初心使命,共享生态红利惠泽于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生态修复与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紧密结合。通过消除9处地质灾害隐患,修复178.3公顷城镇周边废弃地,有效保障了2.5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筑牢了城镇安全屏障,拓展了发展空间。同时,着眼长远,规划推动“大熊猫科普基地+生态产品”开发,构建“生态旅游+特色农业”产业链,探索出一条“矿山修复-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态改善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福祉。
三是彰显综合效益,实现生态价值多元转化。在党建引领下,生态修复工程取得了全方位的显著成效:一是生态效益显著提升。大熊猫栖息地连通性提升30%,潜在栖息地生态空间更加安全。通过系统修复,245.22公顷废弃地变身“绿色生态屏障”,年新增森林储水36.78万立方米,年固土量0.86万吨。矿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幅提升,植被覆盖率跃升至85%,有效治理了地质安全隐患,控制了水土流失,提升了水源涵养功能,长江上游生态节点更加稳固。二是社会效益持续释放。城镇安全与发展空间得到保障,社区发展注入新活力,群众生态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三是经济效益逐步显现。生态修复有效破解了高山峡谷区城镇空间拓展困局,为发展绿色经济奠定了基础。规划中的公共活动空间与农产品基地,正将修复成果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可传播”的生态产品,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愈发清晰。





[打印]
[关闭]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
微信
微博
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