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7
近年来,广安市广安区紧紧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补齐乡村发展短板,在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上做足文章。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不仅促进了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发展,还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为农业农村提供了发展空间,用充满诗意的现代田园画卷交出了最美的答案。
推进乡村振兴,土地综合整治让秀美乡村入画来
在广安区彭家乡、兴平镇等乡镇,一条条新建的便民路通向田野深处,平整的土地整齐划一,山坪塘、蓄水池有序分布在田间地头,农机在田间畅通无阻,广阔大地呈现出“田成方、土成形、路相连、渠成网”的喜人面貌。一座座蔬菜大棚、一片片油菜基地在阳光的照耀下焕发出希望与活力……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后,秀美乡村入了画来。
近年来,广安区立足农村实际,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将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发展高效农业等相结合,持续推进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如今沿着平坦宽阔的广恒快速通道一路北行,能看到一片片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稳产高产田,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农村居民点,一道道田成方、路成网、林成行……这是土地综合整治显现的效果。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既增加了耕地数量、提高了耕地质量、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又让农民群众在耕作之余留住了乡亲乡情。实施土地整治项目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初步形成了现代农业发展格局,美丽乡村的自然画卷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实现了“改善农业生态、壮大乡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目的。
融合产业发展,土地综合整治让群众心里乐开花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脱贫致富的希望。说起土地整理项目带来的实惠,广安区大安镇大雁村一张姓村民欣喜不已,“前几年,区上在我们村实施了土地整理项目,后来通过土地流转,我们村搞起了专业种植合作社。从那时起,我每年都有稳定的租金收入。得益于土地整治后的流转,“长毛”的土地摇身一变成了“摇钱地”,家家户户都开始有了稳定的收入。
广安区以实施土地整治项目为载体,把土地整理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注重加强中低产田、小片地的改造升级,对田地高低不平、大小不一的进行集中整理,使现状零碎、高低不平的土地变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林成行”平整连片的耕地,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自2015年以来,全区深入实施土地综合整治41个,其中,土地整理项目26个,建设总规模18万亩,新增耕地128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14.7万亩,高效节水灌溉规模220亩;增减挂钩项目15个,完成复垦面积5215亩,获取节余指标3900亩。曾经的“荒疙瘩”变成“金疙瘩”,土地整治演绎了让土地“流金淌银”的精彩篇章。随着耕地面积增加,基础设施改善,经营方式转变,越来越多的村民尝到了增收的甜头。
为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生产的稳定性,广安区统筹考虑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等用地需求,加快推进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并将依托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土地整治优势转化为最大效能,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而今随着土地整治的深入推进,曾经的许多落后村走上了乡村振兴蝶变之路,村美民富正逐步成为现实。农民的收入提高了,群众心里乐开了花,生活底气更足了。
绘就崭新画卷,土地综合整治让乡村未来更美好
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既可为现代农业铺路,又能开启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新征程,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广安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介绍说,通过深入结合各项工作,放大土地整治效应,不仅有‘量’点,更有‘亮’点,形成了土地综合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的“广安模式”。
在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广安区从长远出发,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整治体系,整出了“广安经验”。该区立足于自然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土地综合整治在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导性作用,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按照“全域规划、全域整治、全域建设”的要求,从“重赋乡村产业活力,重构乡村田园景观,重塑乡村发展格局”入手,积极推动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实施,确保土地整治成果惠及人民群众,让土地整治在渠江河畔勾勒出诗意栖居地。
看着一块块平整好的耕地和条条修复好的道路,农业丰收的前景跃然于眼前,土地综合整治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当前,广安区正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水平,积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下一步,广安区将以“土地整治+”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土地整理项目、工矿废弃地复垦试点项目、城乡增减挂钩项目等各项工作,努力推动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用实际行动绘就美丽乡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