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7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发挥政策优势,助力屏山彝族贫困群众脱贫出列
发布日期:2021-01-15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字体: 分享到:

新年伊始,彝族同胞载歌载舞,宰杀年猪迎接彝历新年的到来,沉浸在喜庆的节日氛围中。在四川省屏山县清平彝族乡,脱了贫的彝族群众穿着靓丽的民族服装,舞动着轻盈的脚步,用舞蹈诉说着幸福,用脚步讲述着快乐。

聚沙成塔,贫困户住上新房子

2020年是个特别的年份,屏山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开启了新的小康生活,这让今年的年味更浓了。

“我们脱贫了!”见到记者来采访,清平彝族乡民族村四组村民曲比日古停下舞蹈的脚步,喘着粗气,黝黑的面庞露出憨厚的笑容,“以前,我家住在大山上,房子是祖辈留下的土坯房。虽说我从小就喜欢跳舞,但在过去,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在曲比日古的带领下,记者开始打量起这大山深处的小村庄。黄梁黑瓦,墙壁上的纹饰、图画展现出浓浓的彝家风情。“2017年,村里实施了增减挂钩项目,我们全家从海拔1000多米的大山顶上迁到了聚居点,只花了1万元钱就住上了这么好的新房,生活比过去方便太多了。有了空闲时间,我就在村里组织了舞蹈队,我们要把幸福跳给别人看。”

屏山县地处四川南缘、宜宾西部,是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4年,屏山县精准识别78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万多户3.89万余人。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期间,屏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紧紧抓住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这个首要目标,在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同时,结合精准扶贫政策,科学规划,将聚居点布局在乡村振兴“需求点”、后续发展“增值点”上,实现路、水、电、网和党群公共服务、文化院坝、生活超市、生产性用房等“一站式”综合配套,放大聚居点综合服务和房屋增值效能。

同时,有效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彝家新寨、危房改造、地灾搬迁等政策性补助资金,出台贫困户和“六类人员”建房补助政策,使贫困群众只花1万元就能住上新房,实现了聚沙成塔的放大效应。据了解,截至目前,屏山县已规划实施增减挂钩项目59个,新建聚居点282个,让6228户村民搬进了新家。

地质加持,村民致富新“硒”望

在屏山县龙溪乡幸福二组,朱国尧正在地里除草、施肥……忙得不亦乐乎,“这里种的是富硒稻,它是我们致富的法宝。”

在自然资源部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在屏山县开展了1∶50000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发现天然富硒土壤24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5.95%,为富硒农产品的种植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富硒地块清单。随后,屏山县果断提出了“绿色屏山、产业屏山”的发展目标,利用富硒土壤面积大、地层厚,富硒区海拔高、温差大、立体气候明显、生态环境良好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富硒特色农业,实现全县脱贫致富奔小康。

朱国尧说:“2015年,我家的承包地全部流转给了天津的一家公司,每亩地一年流转收入600元。我还在项目区打工,一年下来能有1万多元的收入。现在村里又引进了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未来村里的产业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目前,屏山县已建成富硒茶园基地7万亩、富硒白魔芋基地4.5万亩,沿江水果带富硒果园近10万亩,直接带动3万人脱贫致富。”屏山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屏山县全力推进4个乌蒙山连片区域土地整治重大扶贫项目,整治土地3.76万亩,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3.29万亩,新增耕地3688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7万亩,生态修复面积7376亩,受益群众达1.8万余人。

六年的努力,屏山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实现全部脱贫,7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昔日的国家级贫困县挥手告别了贫困,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快速路。当被问起新年愿望,彝族老乡们异口同声说“越来越好”。对于未来,大家干劲十足,充满期待。

责任编辑:
[打印] [关闭]
[上一篇]:
[下一篇]:
  •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 主办单位: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
  • 内容维护: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宣传教育中心
  •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