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7
2021年,峨眉山市全力推进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整合中央、省级、本级和社会资金共计1600余万元,完成了全域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完成绥山镇太阳村5组苟家大院滑坡等10处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启动双福镇大河村4组田坝滑坡等4处威胁50人以上重要隐患点的综合整治项目;完成地质灾害避险搬迁44户(民生实事30户);全年共消除隐患点30处,减少受威胁群众171户457人,超任务57人,保护财产5590万元;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1起,有效避免了2户3人因灾伤亡。连续11年实现全市地质灾害防治“零死亡、零失踪、零重伤”的“三零”目标。
全面构建终端发力末端见效机制。建立了“三单一书”“两书一函”工作机制;落实了“县、乡、村、组、点”的五级防灾责任网格化管理体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压紧压实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办事处)主体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以及隐患点位相关人员的一线处置工作责任;共签订“点向村组承诺、村组向镇乡承诺、镇乡向县承诺”的包保承诺书1328份,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多形式开展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工作。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主题活动,创新成立地质灾害防治现场宣讲团,组织驻守专家、党员代表、志愿者前往地灾点位一线,通过专家进屋讲座、放映“坝坝电影”、发放宣传绘本等方式开展现场培训130场,培训各类人员5600余人次,全面提升了基层群众的防灾减灾基本意识,进一步强化了基层群众的识灾辨灾避灾基础能力。
严格落实“三避让”和“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入汛以来,市自然资源局联合市气象局共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27次;预警发布后,各乡镇严格落实“三避让”和“三个紧急撤离”的刚性要求,组织群众临时转移7888人次,并对全市33处重要地灾隐患点的153户485人采取了长期避让措施;强化转移避让人员管控,落实专人对相关点位进行24小时巡查,确保无人私自返回。
强化在册隐患点以外的风险点位管控。开展全市农村切坡建房和山区在建工程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摸清隐患底数,向相关群众发放风险告知书和避险明白卡,将在建工程项目纳入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体系,并组织指导相关企业编制应急预案,开展避险演练;对存在隐患的点位逐点分析,因点施策,全面提升风险管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