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7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德阳市局打好组合拳筑牢地灾防护网
发布日期:2021-06-15 来源:德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字体: 分享到:

据气象部门预测,德阳市今年汛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防灾减灾工作形势非常严峻。入汛以来,德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问题为导向,补短板、添措施、鼓干劲,多措并举扎实做好汛期地灾防范各项工作,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科学谋划,落实防灾工作责任。一是科学部署汛期地灾防治工作,报请市政府及时转发了《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德办发〔2021〕13号),对全市地灾防治工作作出部署,市地灾指挥部办公室和市自然资源局先后印发《关于扎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德阳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试行)》《德阳市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专班实质化运行方案(试行)》等文件,进一步压实政府主体责任,明确行业部门监管职责。二是落实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实质化运行要求,强化专班成员业务能力,明确汛期专班工作运行机制和责任分工,保障实质化运转成效。三是铆紧地灾防治责任链条,结合汛前一线防灾人员更新情况,及时向社会媒体公开公示《2021年德阳市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责任落实情况表》,确保责任不缺位、工作不断档、力度不减弱。

二、落实举措,筑牢防灾减灾基础。截至5月31日,一是对全市汛期隐患点开展“三查”近1000点次,确保隐患早发现、威胁早知道、遇险早撤离,为“三避让”提供时间保障。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极端天气下科学防范地灾宣传教育活动,已完成1.5万余人参与的2040场培训演练,树牢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基础。三是充分运用德阳地灾预警APP“一键到顶”“五个转变”的专业优势,“点对点”高效准确推送分钟级预警信息1300余条,有效实现地灾防治处置闭环管理,筑牢地灾防治科技基础。四是以购买服务方式落实4家地勘单位、7支调查队伍、3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常驻市、县开展汛期防灾技术支撑服务,充分借智借力,夯实专业技术队伍基础。五是2020年暴雨洪灾灾后重建地灾防治项目已基本完成,4处应急排查、6个风险调查、20处排危除险、9个清淤加固、116处群专结合监测任务已全部完成;7个工程治理完成99%,近日将全面竣工,确保主汛期发挥防灾功效。

三、暗访督导,确保工作落实落地。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找问题、补短板、筑防线”安全风险防范会诊专项工作要求为导向,组织专班以“四不两直”方式,邀请媒体派出2个暗访组直赴7个区(市、县)的20处重要隐患点、7处重点地灾治理工程和8个防灾重点乡镇,开展突击暗访,发现问题10个,移交问题4个,形成台账并下发督查通知,要求各地及时整改、举一反三,确保防灾措施落实到位。

四、深度营造,再掀全民参与热潮。一是以“4·22”世界地球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等宣传活动为载体,通过与德阳广播FM990深度合作,开创防灾减灾专栏,加强地灾防治宣传,累计发放宣传单9858张、手册5603本、宣传品4250份和挂画511套。二是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通过“德阳自然资源”微信公众号、微博公众号等线上平台,结合线下组织观看等方式,以播放四川省地质灾害防范宣传教育片“1+N”矩阵为契机,对当前防灾减灾工作进行再宣传再培训,引导群众发生正面的连带效应,营造全民参与的防灾新格局,有效应对当前地灾防治严峻形势。三是联合共青团德阳市委印发《德阳市“青春志愿·守护生命”地质灾害防治志愿服务行动实施方案(2.0版)》,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全力以赴打好地灾防治这场硬仗。

五、抓住机遇,统筹布局长远规划。抓住《四川省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实施机遇,编制《德阳市“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拟开展11处工程治理、48处排危除险、171处专业监测维护和103户避险搬迁,分类分年有序实施,计划累计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567处左右,减少受威胁人数7800人左右,有效降低地质灾害隐患风险,初步形成以地质灾害风险防控为基础,以优化生态布局为导向,以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责任编辑:
[打印] [关闭]
[上一篇]:
[下一篇]:
  •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 主办单位: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
  • 内容维护: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宣传教育中心
  •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