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古蔺县工矿废弃地长出致富的红高粱
发布日期:2021-08-25 来源:厅宣教中心 字体: 分享到:

8月,站在古蔺县石屏镇向顶村的高处,俯视田野,一片片火红的高粱燃烧在一处处山梁上。石屏镇原人大主席苏华利告诉记者,这片高粱地足足有2000余亩,产量近130万斤,产值可达400多万。很难想象,眼前的千亩红高梁基地曾是古蔺硫磺厂上千万吨的磺渣场,方圆数公里曾经寸草不生。

“石屏镇从上世纪40年代起土法炼硫磺。50年代至80年代是鼎盛时期,这里的硫磺厂撑起了古蔺县大部分财政收入。但粗放式发展却让这里磺渣堆积如山,磺矸水下渗,土壤重金属超标,到2004年停产时,60多年来堆积起来的磺渣达到了1300万立方米。磺厂关闭后,向顶村的村民尝试用各种方法,对土地进行整治,但成效十分有限,辛苦一年收成更是少得可怜,不少青壮年被迫选择了背井离乡。”说起曾经的过往,苏华利显得格外心痛。

为了解决土地硫磺矿渣污染问题,2013年,四川省开始在向顶村、扎山村进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在宜林则林、宜耕则耕的基本原则下,通过客土回填、培肥地力、土壤酸化中和等措施对矿渣废弃地进行治理,大幅度提高了土壤肥力、使土壤重金属污染得到控制。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68.95公顷、林地16.49公顷,完成整治排水沟945米,新建蓄水池8口、田间道1054.69米,新建错车道2处,配套输配水管线5750米,浆砌砖排水沟1158.18米。

“尽管我们在原来的矿渣上方,铺设了10厘米以上的隔离层,又覆盖了70厘米以上的土壤。现在这片地看起来地势平坦、地力均匀、土层肥沃、排灌方便。但不少业主了解到这是块废弃地后就直摇头,废弃地种出来的东西能吃吗?说实话我们心里也没底。”苏华利说,“2017年,向顶村发动群众开始试种西瓜,但结出的西瓜个小、颜色淡,经检测,土壤重金属超标,无法食用。看着这么好的地却无法使用,心里五味杂陈,很不是滋味。一切只好重头来过。”

经过不懈努力,2018年至2019年,泸州市决定在向顶村、扎山村实施质量提升计划。“我们委托农业检测公司采集12个样点对土壤的PH、有机质、速效钾等一一进行检测,同时对果实的根茎叶进行分析,对症下药,采用封闭+客土+土壤改良联合修复技术等,精细化改善土壤,重塑生态系统。”古蔺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功夫不负有心人,古蔺县相关部门对这片土地的农产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质量全部合格,曾经寸草不生的“废土”,终于重新焕发生机。

这一下,石屏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的信心足了,但如何让来之不易的土地种出致富果,成为摆在党委政府面前的新课题。在充分尊重民意和当地特殊地理位置的情况下,向顶村决定采用“村集体公司+专合社+农户+土地托管”模式种高粱。种子由郎酒集团专供,采用大棚漂浮育苗,一次性施肥起埂盖膜移栽,秧苗存活率高,机器收割,减少了人工成本,种出的高粱全部由郎酒集团收购,依托郎酒产业的发展,高粱已经成为订单农业,仅是向顶村的高粱就有400多万的收入,收益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百姓越种越有信心。

今年64岁的陈跃刚,是石屏镇向顶村8组的一名红粱种植大户。去年他和其他几家人一起种起了糯红高粱,陈跃刚种了一百亩,收成3万多斤。尝到了甜头的陈跃刚,今年又以300块钱一亩的价格,租了近400亩地种糯红高粱。

“红粱的产量为亩产500至600元斤,收购保护价为2.85一斤,去年达到了3块钱一斤。这样算来,收入还是可观的。”说到这里,陈跃刚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古蔺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石屏镇的工矿废弃地复垦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老百姓的饮用水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了保障,亩均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成功实现了以生态修复助推乡村振兴的目标。

昔日的“磺土”成了村民增收的“钱袋子”。“喜看今日向顶村,土壤改造显神威;玉米棒子大又长,粒粒饱满泛金黄;南瓜就像矮胖子,大腹腆腆地上躺;高粱穗穗红似火,棵棵点头笑弯腰;百姓喜获丰收果,过路诸君请品尝;九月重阳你再来,高粱美酒醉他乡!”石屏镇苏华利老人的诗代表了小康路上向顶村村民共同的心声。

责任编辑:李雪蕊
[上一篇]:
[下一篇]:
古蔺县工矿废弃地长出致富的红高粱
发布时间:2021-08-25 来源:厅宣教中心

8月,站在古蔺县石屏镇向顶村的高处,俯视田野,一片片火红的高粱燃烧在一处处山梁上。石屏镇原人大主席苏华利告诉记者,这片高粱地足足有2000余亩,产量近130万斤,产值可达400多万。很难想象,眼前的千亩红高梁基地曾是古蔺硫磺厂上千万吨的磺渣场,方圆数公里曾经寸草不生。

“石屏镇从上世纪40年代起土法炼硫磺。50年代至80年代是鼎盛时期,这里的硫磺厂撑起了古蔺县大部分财政收入。但粗放式发展却让这里磺渣堆积如山,磺矸水下渗,土壤重金属超标,到2004年停产时,60多年来堆积起来的磺渣达到了1300万立方米。磺厂关闭后,向顶村的村民尝试用各种方法,对土地进行整治,但成效十分有限,辛苦一年收成更是少得可怜,不少青壮年被迫选择了背井离乡。”说起曾经的过往,苏华利显得格外心痛。

为了解决土地硫磺矿渣污染问题,2013年,四川省开始在向顶村、扎山村进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在宜林则林、宜耕则耕的基本原则下,通过客土回填、培肥地力、土壤酸化中和等措施对矿渣废弃地进行治理,大幅度提高了土壤肥力、使土壤重金属污染得到控制。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68.95公顷、林地16.49公顷,完成整治排水沟945米,新建蓄水池8口、田间道1054.69米,新建错车道2处,配套输配水管线5750米,浆砌砖排水沟1158.18米。

“尽管我们在原来的矿渣上方,铺设了10厘米以上的隔离层,又覆盖了70厘米以上的土壤。现在这片地看起来地势平坦、地力均匀、土层肥沃、排灌方便。但不少业主了解到这是块废弃地后就直摇头,废弃地种出来的东西能吃吗?说实话我们心里也没底。”苏华利说,“2017年,向顶村发动群众开始试种西瓜,但结出的西瓜个小、颜色淡,经检测,土壤重金属超标,无法食用。看着这么好的地却无法使用,心里五味杂陈,很不是滋味。一切只好重头来过。”

经过不懈努力,2018年至2019年,泸州市决定在向顶村、扎山村实施质量提升计划。“我们委托农业检测公司采集12个样点对土壤的PH、有机质、速效钾等一一进行检测,同时对果实的根茎叶进行分析,对症下药,采用封闭+客土+土壤改良联合修复技术等,精细化改善土壤,重塑生态系统。”古蔺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功夫不负有心人,古蔺县相关部门对这片土地的农产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质量全部合格,曾经寸草不生的“废土”,终于重新焕发生机。

这一下,石屏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的信心足了,但如何让来之不易的土地种出致富果,成为摆在党委政府面前的新课题。在充分尊重民意和当地特殊地理位置的情况下,向顶村决定采用“村集体公司+专合社+农户+土地托管”模式种高粱。种子由郎酒集团专供,采用大棚漂浮育苗,一次性施肥起埂盖膜移栽,秧苗存活率高,机器收割,减少了人工成本,种出的高粱全部由郎酒集团收购,依托郎酒产业的发展,高粱已经成为订单农业,仅是向顶村的高粱就有400多万的收入,收益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百姓越种越有信心。

今年64岁的陈跃刚,是石屏镇向顶村8组的一名红粱种植大户。去年他和其他几家人一起种起了糯红高粱,陈跃刚种了一百亩,收成3万多斤。尝到了甜头的陈跃刚,今年又以300块钱一亩的价格,租了近400亩地种糯红高粱。

“红粱的产量为亩产500至600元斤,收购保护价为2.85一斤,去年达到了3块钱一斤。这样算来,收入还是可观的。”说到这里,陈跃刚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古蔺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石屏镇的工矿废弃地复垦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老百姓的饮用水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了保障,亩均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成功实现了以生态修复助推乡村振兴的目标。

昔日的“磺土”成了村民增收的“钱袋子”。“喜看今日向顶村,土壤改造显神威;玉米棒子大又长,粒粒饱满泛金黄;南瓜就像矮胖子,大腹腆腆地上躺;高粱穗穗红似火,棵棵点头笑弯腰;百姓喜获丰收果,过路诸君请品尝;九月重阳你再来,高粱美酒醉他乡!”石屏镇苏华利老人的诗代表了小康路上向顶村村民共同的心声。

  •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 主办单位: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
  • 内容维护: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宣传教育中心
  •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