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南充市高坪区局高效登记易地扶贫搬迁助推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1-09-29 来源:南充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字体: 分享到:

为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难、搬迁户产权难以保障的问题,彻底解决安置户的后顾之忧。去年以来,南充市高坪区紧紧围绕“应登尽登、应发尽发”的工作目标,圆满全区1209户易地搬迁扶贫的办证工作,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切实保护了搬迁群众切身权益,实现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强专班抓推动。落实专人专班,加强调研考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和县域经济发展全局通盘考虑,提升决策科学化水平。一是强业务。注重夯实工作人员业务根基,抽调业务熟练的精干力量,着力提升工作效能。干部职工特别是权籍调查、房地不动产测绘、资料收集等现场操作人员,注重加强业务学习钻研,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积极探索研究稳妥处理的方法。二是抓培训。在组织学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基础上,探索培训新机制,鼓励业务骨干积极参与业务讲课,共享实际工作积累的业务知识。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培训模式,分批选派20余名业务骨干参加省、市培训,并通过视频教学、集中培训、专题讲授等,现场答疑解惑、剖析事例、推广经验,不断提升登记操作能力、发证效率和服务水平。三是提效率。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指导各乡镇(街道)抓好贯彻落实,明确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的用途,在不动产登记簿和产权证书上将住房性质标注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等,确保房屋用途管制到位。办理不动产登记期间不收取贫困户任何费用,不动产登记的权籍调查、申请资料、登记费和证书工本费等,均由不动产登记中心承担,切实为群众减轻经济负担,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注重联动抓融合。加强政策执行各环节的督查督办,强化各部门协调配合,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提升政策执行能力。一是构建监督机制。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不动产登记工作“好差评”制度,采取“线上+线下”双评价渠道,在登记大厅显著位置提供意见箱、意见簿、监督电话,便于群众对办事满意度进行评价。定期组织专题会议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研判,归纳政务服务的堵点难点群众的诉求和期盼,找准服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推动不动产登记事业发展行稳向好。二是强化部门协同。对手续完备的安置住房及时进行登记发证,对因规划许可、用地审批、竣工验收等手续不完善导致不能登记的,主动加强与发改、扶贫等部门沟通协调,摸清情况,梳理问题清单建立台账,按照“缺什么补什么、谁审批谁负责”原则,采取联合会审方式,切实完善相关手续。三是探索运转良策。针对农村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等实际情况,组成三套工作班子。一套值守办证中心大厅,正常开展日常业务;一套进村入户,收集原始数据和资料,对口办理登记服务;一套为老弱病残等出行不便人群办理业务,实现了全覆盖、全辐射、全天候办理。

优化服务抓落实。充分发挥为人民群众的公仆意识,主动下沉上门服务,为住户一对一办理不动产登记,做到应发尽发。一是答疑释惑。部分对口扶贫对象因年纪较大、行动不便等不够配合,工作人员主动到老人家中耐心解释。对不动产权证的20年内不能抵押、出售、转让(依法继承的除外)等问题都给老百姓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讲解,帮助搜集资料,宣传政策规定,把党委政府的温暖送到百姓的心坎上。工作开展以来,累计上门服务100余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二是精简流程。全面梳理和精简办证中涉及的交易、缴税等办事事项的申报材料,减少重复递交申报材料,全面清理并减少登记前置条件,在原则范围内精简办事程序。压缩登记内部流程和时限,简化登记及关联工作总体流程,精准对接窗口,实行并联办理,减少办理环节,做到材料审核程序简约化。三是高效办理。严格按照搬迁户名单,对照资料清单逐户收集资料,现场收集资料,指导完善档案,针对老、弱、病、残等无法申请的群众,工作人员主动服务,全程代办,让搬迁群众少跑路。只要是易地搬迁办证,即来即办,特事特办,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省厅工作组对高坪易地搬迁办证工作给予了“效率高、态度好、作表率”的高度评价。

责任编辑:周子琦
[上一篇]:
[下一篇]:
南充市高坪区局高效登记易地扶贫搬迁助推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1-09-29 来源:南充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为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难、搬迁户产权难以保障的问题,彻底解决安置户的后顾之忧。去年以来,南充市高坪区紧紧围绕“应登尽登、应发尽发”的工作目标,圆满全区1209户易地搬迁扶贫的办证工作,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切实保护了搬迁群众切身权益,实现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强专班抓推动。落实专人专班,加强调研考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和县域经济发展全局通盘考虑,提升决策科学化水平。一是强业务。注重夯实工作人员业务根基,抽调业务熟练的精干力量,着力提升工作效能。干部职工特别是权籍调查、房地不动产测绘、资料收集等现场操作人员,注重加强业务学习钻研,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积极探索研究稳妥处理的方法。二是抓培训。在组织学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基础上,探索培训新机制,鼓励业务骨干积极参与业务讲课,共享实际工作积累的业务知识。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培训模式,分批选派20余名业务骨干参加省、市培训,并通过视频教学、集中培训、专题讲授等,现场答疑解惑、剖析事例、推广经验,不断提升登记操作能力、发证效率和服务水平。三是提效率。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指导各乡镇(街道)抓好贯彻落实,明确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的用途,在不动产登记簿和产权证书上将住房性质标注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等,确保房屋用途管制到位。办理不动产登记期间不收取贫困户任何费用,不动产登记的权籍调查、申请资料、登记费和证书工本费等,均由不动产登记中心承担,切实为群众减轻经济负担,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注重联动抓融合。加强政策执行各环节的督查督办,强化各部门协调配合,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提升政策执行能力。一是构建监督机制。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不动产登记工作“好差评”制度,采取“线上+线下”双评价渠道,在登记大厅显著位置提供意见箱、意见簿、监督电话,便于群众对办事满意度进行评价。定期组织专题会议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研判,归纳政务服务的堵点难点群众的诉求和期盼,找准服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推动不动产登记事业发展行稳向好。二是强化部门协同。对手续完备的安置住房及时进行登记发证,对因规划许可、用地审批、竣工验收等手续不完善导致不能登记的,主动加强与发改、扶贫等部门沟通协调,摸清情况,梳理问题清单建立台账,按照“缺什么补什么、谁审批谁负责”原则,采取联合会审方式,切实完善相关手续。三是探索运转良策。针对农村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等实际情况,组成三套工作班子。一套值守办证中心大厅,正常开展日常业务;一套进村入户,收集原始数据和资料,对口办理登记服务;一套为老弱病残等出行不便人群办理业务,实现了全覆盖、全辐射、全天候办理。

优化服务抓落实。充分发挥为人民群众的公仆意识,主动下沉上门服务,为住户一对一办理不动产登记,做到应发尽发。一是答疑释惑。部分对口扶贫对象因年纪较大、行动不便等不够配合,工作人员主动到老人家中耐心解释。对不动产权证的20年内不能抵押、出售、转让(依法继承的除外)等问题都给老百姓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讲解,帮助搜集资料,宣传政策规定,把党委政府的温暖送到百姓的心坎上。工作开展以来,累计上门服务100余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二是精简流程。全面梳理和精简办证中涉及的交易、缴税等办事事项的申报材料,减少重复递交申报材料,全面清理并减少登记前置条件,在原则范围内精简办事程序。压缩登记内部流程和时限,简化登记及关联工作总体流程,精准对接窗口,实行并联办理,减少办理环节,做到材料审核程序简约化。三是高效办理。严格按照搬迁户名单,对照资料清单逐户收集资料,现场收集资料,指导完善档案,针对老、弱、病、残等无法申请的群众,工作人员主动服务,全程代办,让搬迁群众少跑路。只要是易地搬迁办证,即来即办,特事特办,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省厅工作组对高坪易地搬迁办证工作给予了“效率高、态度好、作表率”的高度评价。

  •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 主办单位: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
  • 内容维护: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宣传教育中心
  •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