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7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资中县五个“关键词”助力非煤矿山生态修复
发布日期:2022-05-20 来源:内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字体: 分享到:

矿山生态修复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更是资中生态修复的重中之重。截至目前,资中县实施生态修复面积已经超过1500亩,为筑牢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贡献资中力量,为恢复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性,有五个“关键词”很好地诠释了该县致力改善生态系统的探索与实践。

台账。为了进一步摸清家底,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便于有针对性地制定修复措施,通过摸底调查,对全县主要涉及的石灰石、砂岩等矿种持证矿山企业和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建立明细台账,及时了解掌握生产矿山动态,明确修复范围。

方案。指导、督促全县所有持证非煤矿山企业按照相关要求,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并按程序开展专家评审和备案,确保所有生态修复均严格按照方案予以实施。

基金。在建生产矿山企业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在年初制定基金计提计划。同时,结合方案所制定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及土地复垦概算投资情况,逐年计提基金数额。截至目前,辖区内所有持证矿山企业都按要求建立了基金监管账户,足额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专项用于矿山生态修复治理。

修复。对在建与生产矿山企业,坚持“谁开发,谁治理”“边开采,边修复”“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实施生态修复。据统计,全县2021年完成修复治理面积约600亩。对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完成了长江干支流1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修复治理面积达340余亩。启动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长江10—50公里范围内)生态修复工作,力争今年年底完成80余亩的生态修复任务。

创新。为持续深入开展全县非煤矿山生态修复,致力恢复生物多样性、恢复良好的生态结构,全面改善受损的生态系统,全力维护区域生态安全,2022年3月,该县创新思维在全市首度对非煤矿山企业发出开展春季绿化行动的书面通知,倡议、引导、督促各矿山企业充分利用春季植树造林时节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绿化行动,要求各非煤矿山企业严格按照《四川省在建与生产矿山生态修复管理办法》,全面落实“边开采,边修复”原则,切实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等生态修复义务,确保生态修复工程与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同步开展。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各非煤矿山企业共投入资金212万余元,撒播草籽1600余千克,栽植苗木38000余株、藤蔓1345株,种植当季农作物200余亩,施肥6900余千克,绿化面积约600亩。


责任编辑:
[打印] [关闭]
[上一篇]:
[下一篇]:
  •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 主办单位: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
  • 内容维护: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宣传教育中心
  •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