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南江县实现省级绿色矿山“零突破”矿业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
发布日期:2025-11-07 来源:巴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字体: 分享到:

近日,省厅发布2025年第一批省级绿色矿山入库名单公示,巴中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南江县谭家山水泥用石灰岩矿成功入选。此举不仅标志着南江县在矿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中实现“零的突破”,更成为该县落实《美丽四川建设南江实施方案(2024—2027年)》、践行“两山”转化理念的生动实践,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绿色动能。

政企协同发力,“贴身服务”破解创建难题。绿色矿山创建涵盖矿区环境、资源利用、低碳改造等6大类49项评价指标,其中20项约束性指标必须满分达标,创建难度大、专业性强。为推动创建工作落地,该局早在2025年3月便主动谋划,组织拟申报企业召开专题培训会,对照省级标准逐项解读核心要求,明确创建路径与重点任务。针对企业普遍存在的“创建无方向、整改无头绪”等困境,该局创新推出“贴身秘书”服务机制,选派业务骨干专人跟踪全程对接企业,从生态修复方案优化、节能技术改造到申报材料编制全程提供精准指导,实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的高效协同。

多部门联动,“层层把关”筑牢质量防线。为确保创建成果扎实过硬,巴中市建立市、县两级联动审核机制,严格落实“初审—评估—初验”三级把关流程。2025年7月,该局联动市县部门联合开展初审,对谭家山矿创建情况进行全面“体检”;8月,积极配合省自然资源厅专家组开展现场评估,深入核查矿区生态修复、资源综合利用等实际成效;9月,该局牵头联合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五部门完成县级初验,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此举既严格对标省级标准,又充分结合县域实际,为矿山绿色发展筑牢“安全阀”。

标杆效应凸显,“示范引领”激活全域转型。巴中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南江县谭家山水泥用石灰岩矿从建设初期至今,矿山一直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无论是达3亿元以上社会经济效益,还是每年发电量达5852万kwh余热发电系,亦或者日处理200吨的生活垃圾处置系统,均体现“节约资源、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其创建经验为区域内矿山企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将通过技术辐射与产业联动,加速县域矿业绿色转型进程。

下一步,该局将锚定长远目标,“生态赋能”厚植发展优势。以谭家山矿为样板,持续深化“贴身指导、全程服务、严格标准”的创建机制,推动更多矿山纳入绿色矿山名录。同时,探索依托该县矿物功能材料产业基础,将绿色矿山建设与碳普惠体系构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相结合,积极推动矿山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此举不仅响应了四川省“到2028年底80%中型矿山达到绿色矿山标准”的总体要求,更将为美丽四川建设先行试点工作提供坚实产业支撑,让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

责任编辑:李雪蕊
[上一篇]:
[下一篇]:
南江县实现省级绿色矿山“零突破”矿业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11-07 来源:巴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近日,省厅发布2025年第一批省级绿色矿山入库名单公示,巴中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南江县谭家山水泥用石灰岩矿成功入选。此举不仅标志着南江县在矿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中实现“零的突破”,更成为该县落实《美丽四川建设南江实施方案(2024—2027年)》、践行“两山”转化理念的生动实践,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绿色动能。

政企协同发力,“贴身服务”破解创建难题。绿色矿山创建涵盖矿区环境、资源利用、低碳改造等6大类49项评价指标,其中20项约束性指标必须满分达标,创建难度大、专业性强。为推动创建工作落地,该局早在2025年3月便主动谋划,组织拟申报企业召开专题培训会,对照省级标准逐项解读核心要求,明确创建路径与重点任务。针对企业普遍存在的“创建无方向、整改无头绪”等困境,该局创新推出“贴身秘书”服务机制,选派业务骨干专人跟踪全程对接企业,从生态修复方案优化、节能技术改造到申报材料编制全程提供精准指导,实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的高效协同。

多部门联动,“层层把关”筑牢质量防线。为确保创建成果扎实过硬,巴中市建立市、县两级联动审核机制,严格落实“初审—评估—初验”三级把关流程。2025年7月,该局联动市县部门联合开展初审,对谭家山矿创建情况进行全面“体检”;8月,积极配合省自然资源厅专家组开展现场评估,深入核查矿区生态修复、资源综合利用等实际成效;9月,该局牵头联合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五部门完成县级初验,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此举既严格对标省级标准,又充分结合县域实际,为矿山绿色发展筑牢“安全阀”。

标杆效应凸显,“示范引领”激活全域转型。巴中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南江县谭家山水泥用石灰岩矿从建设初期至今,矿山一直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无论是达3亿元以上社会经济效益,还是每年发电量达5852万kwh余热发电系,亦或者日处理200吨的生活垃圾处置系统,均体现“节约资源、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其创建经验为区域内矿山企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将通过技术辐射与产业联动,加速县域矿业绿色转型进程。

下一步,该局将锚定长远目标,“生态赋能”厚植发展优势。以谭家山矿为样板,持续深化“贴身指导、全程服务、严格标准”的创建机制,推动更多矿山纳入绿色矿山名录。同时,探索依托该县矿物功能材料产业基础,将绿色矿山建设与碳普惠体系构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相结合,积极推动矿山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此举不仅响应了四川省“到2028年底80%中型矿山达到绿色矿山标准”的总体要求,更将为美丽四川建设先行试点工作提供坚实产业支撑,让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

  •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 主办单位: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
  • 内容维护: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宣传教育中心
  •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