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四川省应急管理厅通报表扬一批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案例,泸定县兴隆镇银厂沟、寨子沟泥石流前兆处置案例赫然在列。这一成果的取得,既是基层监测员履职尽责的生动体现,更是泸定县以制度化预案为基、以数字化管理赋能,构建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的有力印证。
此次受表扬的案例中,泸定县兴隆镇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员尹忠才、孙贤荣在日常巡查时,敏锐发现银厂沟、寨子沟水流突然上涨、泥沙含量急剧增加——这正是泥石流发生的典型前兆。二人当即判断风险,第一时间按流程上报。而支撑他们果断行动、确保后续处置高效有序的,正是泸定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推动落实的“隐患点一张图、转移路线一张表、安置点一个坐标”制度化预案。
泸定县积极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防控效能。目前,已将全县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纳入动态数据库管理,严格执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工作机制,通过数据实时更新、隐患动态追踪,让风险监测更精准、处置更及时。尹忠才、孙贤荣能快速识别险情,正是得益于日常巡查中对数据库信息的熟练掌握和对异常情况的敏锐判断。
此次案例获省通报表扬,是对泸定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肯定,更是激励。下一步,泸定县局将持续完善“制度+技术”防控模式,加强基层监测员培训,深化动态数据库应用,以更扎实的举措筑牢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