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德阳市创新践行“两山”理论 系统推进国土空间重构实现生态价值高效转化
发布日期:2025-08-27 来源:德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字体: 分享到:

强化空间规划引领,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以《德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为统领,配套制定《德阳市绿色发展带专项规划》,构建“两网多廊、两山六道”的市域空间结构。划定生态保护红线628平方公里,严格保护占全市面积12%的自然保护地,划定重要流域岸线管控区,严禁在绵远河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项目,从规划源头筑牢生态屏障,推动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协调发展。

推进矿业权退出与生态修复,重塑国土空间生态功能。将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纳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重点,聚焦生态保护红线内矿业权和长江干支流1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历史遗留矿山,实施“一矿一策”差异化策略,采取矿业权退出、人工修复、自然恢复、转型利用等措施,创新推广“光伏+矿坑修复”模式,建成全国首个矿坑光伏示范项目,年发电量达6000万度。累计完成矿业权退出63个,封闭247口井硐,实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5个,实施生态复绿11.01万平方米,矿山生态修复面积25.25公顷。

创新生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产业生态化转型。充分利用修复后土地资源,实施“农光互补”项目,土地利用率提高40%;举办生态旅游节会或森林生态产品推介会,打造龙门之巅一号公路、绵竹玫瑰谷、中江芍药谷等精品生态旅游线路,建成9个森林小镇、12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全市生态旅游收入达43亿元;推进生态权益市场化交易,完成3000亩林地碳汇认购,实现农户亩均年增收200元,切实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增效。

责任编辑:李雪蕊
[上一篇]:
[下一篇]:
德阳市创新践行“两山”理论 系统推进国土空间重构实现生态价值高效转化
发布时间:2025-08-27 来源:德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强化空间规划引领,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以《德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为统领,配套制定《德阳市绿色发展带专项规划》,构建“两网多廊、两山六道”的市域空间结构。划定生态保护红线628平方公里,严格保护占全市面积12%的自然保护地,划定重要流域岸线管控区,严禁在绵远河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项目,从规划源头筑牢生态屏障,推动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协调发展。

推进矿业权退出与生态修复,重塑国土空间生态功能。将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纳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重点,聚焦生态保护红线内矿业权和长江干支流1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历史遗留矿山,实施“一矿一策”差异化策略,采取矿业权退出、人工修复、自然恢复、转型利用等措施,创新推广“光伏+矿坑修复”模式,建成全国首个矿坑光伏示范项目,年发电量达6000万度。累计完成矿业权退出63个,封闭247口井硐,实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5个,实施生态复绿11.01万平方米,矿山生态修复面积25.25公顷。

创新生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产业生态化转型。充分利用修复后土地资源,实施“农光互补”项目,土地利用率提高40%;举办生态旅游节会或森林生态产品推介会,打造龙门之巅一号公路、绵竹玫瑰谷、中江芍药谷等精品生态旅游线路,建成9个森林小镇、12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全市生态旅游收入达43亿元;推进生态权益市场化交易,完成3000亩林地碳汇认购,实现农户亩均年增收200元,切实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增效。

  •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 主办单位: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
  • 内容维护: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宣传教育中心
  •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