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川省唯一入选的全国地籍调查工作示范点,成都市青白江区紧紧围绕“源于地籍、归于地籍”工作思路,以构建“地籍数据库”为核心目标,在全市“一张图”框架下统筹谋划,多措并举,不断夯实地籍数据基础。
构筑制度框架,规范调查体系。围绕“谁需要、谁组织”“谁主管、谁负责”工作原则,明确地籍调查实施主体权责边界,系统推进地籍调查与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配套印发中介服务机构信用管理办法、质量控制方案、各环节工作方案、数据库管理制度、不动产单元代码编制规定等5份工作机制文件,制定了地籍调查成果入库规则、数据库技术标准和地籍调查技术指南等3份规范性技术标准,形成“制度+标准+流程”的全链条管理模式,保障地籍调查成果在自然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各阶段的关联应用。
打造一码中枢,贯通管理全链。建立“源头赋码、一码关联”机制,形成以不动产单元代码为唯一识别码的不动产登记、产权交易和税费缴纳的“一码关联”应用体系。截至目前,实现成果“上链”零材料办理不动产首次登记171宗,同时住建、税务等部门可通过系统互联互通、接口实时共享,实现相关信息跨系统、跨部门共享服务,有效降低政府、企业资金成本,缩短项目建设周期,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数字化支撑。
夯实数据基石,赋能精准管理。通过系统化设计数据字典和元数据文件,在试行数据库建设标准基础上,梳理各类型地籍调查成果数据60万余条,建成了覆盖基础地理信息、全流程地籍调查成果及三维数据的二三维一体地籍数据库管理平台。平台融合了数据生产、采集入库、智能分析和防篡改等数据服务和分析功能,实现了地籍数据的动态更新与业务协同,为自然资源精细化管理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下一步,成都市青白江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按照部、省、市相关工作要求,在成都市局的统一部署下,不断巩固拓展试点成果,为全国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贡献更多“青白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