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任务目标,系统部署推进。及时召开全市建设工作推进会,传达省、市会议精神,明确该项工作为当前部省重点任务。聚焦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与优化土地布局核心目标,坚持尊重历史、保障权益、实事求是原则,统筹协调耕地保护、生态安全和建设发展需求。目前已明确各部门、镇街职责及任务时间节点,确保协同联动、高效推进。
细化工作机制,组建专班攻坚。自然资源联合农业农村、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及镇街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拟定并印发工作方案,成立由自然资源和农业农村双牵头的工作专班,实行定期集中办公机制。专班下设综合协调宣传、技术服务、耕作层破坏认定、耕地占补与林地专项规划、成果审核、平台建设6个小组,将职责切实落实到人。
全面摸清底数,精准识别冲突。系统收集并核实省级下发遥感影像、建设用地审批、设施农用地备案、承包经营权、高标准农田、森林资源、自然保护地等数据,梳理出耕地与建设用地、设施农用地、河湖管理范围等重叠面积1.87万亩;耕地与饮用水一级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地重叠0.34万亩;现状地类与管理数据、管理数据之间的矛盾冲突面积3.45万亩。分类建立矛盾台账,按“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原则统筹优化布局,综合考虑农业结构调整、非农建设占用及不稳定耕地退出等情形,科学试划管理边界,留足优质耕地后备资源,保障2035年前规划用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