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省厅动态

省厅召开全省地灾防治工作经验交流暨业务培训会
发布日期:2025-01-14 来源:地质灾害防治处 省修复防治院 字体: 分享到:

1月13日,省厅召开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验交流暨业务培训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自然资源部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部署要求,传达学习徐志文厅长对会议的批示精神,盘点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做法,分析短板不足,培训业务政策,安排重点工作,为今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蓄势赋能。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机关党委书记谢安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院长王立朝受地勘司委托通报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作考虑。厅二级巡视员杨旭出席会议。

会上,厅防治处通报我省2025年地灾防治重点工作初步安排、省级“十五五”地灾防治规划编制思路和地灾防治项目立项论证、管理政策要求;厅财务处围绕审计发现问题解读地灾防治专项资金使用要求;省修复防治院和成都、德阳、绵阳、广元、南充、达州、雅安、甘孜、凉山等9个市(州)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分别围绕汛期地灾防治、国债项目实施、宣传培训演练、突发地灾抢险处置、点面双控试点、联合值班值守等方面分享交流经验,全面复盘2024年地灾防治工作,分析查摆短板不足;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冯振博士及省修复防治院有关专家开展了重点工作业务培训,共同研究讨论改进提升举措。

会议指出,2024年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一线监测员同志把呵护生命放在首位,知难而进、砥砺前行,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和机制,有效应对汛期18轮区域性强降雨侵袭,避险转移群众134万余人次,实现成功避险64起,避免1345人可能的因灾伤亡;抢抓增发国债机遇,统筹实施1884处综合治理项目及2.6万余户避险搬迁,有力保护近15万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地灾治理及群众避险搬迁在全省30件民生实事实施情况群众满意度专项调查中排名第一,充分展现了自然资源人深厚的为民情怀、攻坚破难的必胜信念、敢为人先的顽强作风,以防地灾保安全的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奋斗饱含艰辛,成绩来之不易。

会议强调,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地灾防治规划的收官年,也是谋划“十五五”工作思路和举措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地灾防治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全省自然资源系统要秉持归“零”心态奋力迎接2025年挑战,深刻认识隐患发现能力不足、精准预警能力有待提升、在建工程领域成灾风险高等问题,树牢极限思维,强化底线思维,将呵护生命作为底板工程,深化地质灾害源头治理,在避险搬迁、综合整治、科技防灾、点面双控、避险转移等方面下功夫、再加劲,全力以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促进高水平安全、助推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自然资源人新的更大力量。

会议要求,一要在防灾工作复盘总结上持续用力,高度重视2024年防灾减灾工作的复盘总结,形成并推广可复制的机制,同步抓好国债项目各项收尾工作。二要在防范化解地灾风险上常抓不懈,因地制宜编制年度防治方案,科学谋划各项防灾措施,确保落实落地。三要在健全防灾体制机制上久久为功,修订完善地灾防治项目相关制度,加强地灾防治项目规范管理。四要在地质灾害源头治理上精准施策,抓紧推动新一轮大规模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和工程治理,加快推进新一轮山洪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摸底调查及重点县城地质安全综合评估整治,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五要在摸准地灾风险隐患上加力推进,充分利用“空—天—地”结合手段,继续抓好地质灾害隐患识别和风险精细化调查评价,稳妥推动“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常态化。六要在科技赋能防灾减灾上聚力突破,推动实施山洪泥石流动态调查评估与风险防控和精准化预警能力提升“揭榜挂帅”项目,加快开展泥石流沟地质实景三维建模与成灾风险动态评估,全面提升科技防灾能力。

厅防治处、省修复防治院主要负责同志,厅财务处分管负责同志,21市(州)自然资源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及业务人员参加会议。

责任编辑:李雪蕊
[上一篇]:
[下一篇]:
省厅召开全省地灾防治工作经验交流暨业务培训会
发布时间:2025-01-14 来源:地质灾害防治处 省修复防治院

1月13日,省厅召开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验交流暨业务培训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自然资源部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部署要求,传达学习徐志文厅长对会议的批示精神,盘点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做法,分析短板不足,培训业务政策,安排重点工作,为今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蓄势赋能。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机关党委书记谢安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院长王立朝受地勘司委托通报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作考虑。厅二级巡视员杨旭出席会议。

会上,厅防治处通报我省2025年地灾防治重点工作初步安排、省级“十五五”地灾防治规划编制思路和地灾防治项目立项论证、管理政策要求;厅财务处围绕审计发现问题解读地灾防治专项资金使用要求;省修复防治院和成都、德阳、绵阳、广元、南充、达州、雅安、甘孜、凉山等9个市(州)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分别围绕汛期地灾防治、国债项目实施、宣传培训演练、突发地灾抢险处置、点面双控试点、联合值班值守等方面分享交流经验,全面复盘2024年地灾防治工作,分析查摆短板不足;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冯振博士及省修复防治院有关专家开展了重点工作业务培训,共同研究讨论改进提升举措。

会议指出,2024年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一线监测员同志把呵护生命放在首位,知难而进、砥砺前行,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和机制,有效应对汛期18轮区域性强降雨侵袭,避险转移群众134万余人次,实现成功避险64起,避免1345人可能的因灾伤亡;抢抓增发国债机遇,统筹实施1884处综合治理项目及2.6万余户避险搬迁,有力保护近15万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地灾治理及群众避险搬迁在全省30件民生实事实施情况群众满意度专项调查中排名第一,充分展现了自然资源人深厚的为民情怀、攻坚破难的必胜信念、敢为人先的顽强作风,以防地灾保安全的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奋斗饱含艰辛,成绩来之不易。

会议强调,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地灾防治规划的收官年,也是谋划“十五五”工作思路和举措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地灾防治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全省自然资源系统要秉持归“零”心态奋力迎接2025年挑战,深刻认识隐患发现能力不足、精准预警能力有待提升、在建工程领域成灾风险高等问题,树牢极限思维,强化底线思维,将呵护生命作为底板工程,深化地质灾害源头治理,在避险搬迁、综合整治、科技防灾、点面双控、避险转移等方面下功夫、再加劲,全力以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促进高水平安全、助推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自然资源人新的更大力量。

会议要求,一要在防灾工作复盘总结上持续用力,高度重视2024年防灾减灾工作的复盘总结,形成并推广可复制的机制,同步抓好国债项目各项收尾工作。二要在防范化解地灾风险上常抓不懈,因地制宜编制年度防治方案,科学谋划各项防灾措施,确保落实落地。三要在健全防灾体制机制上久久为功,修订完善地灾防治项目相关制度,加强地灾防治项目规范管理。四要在地质灾害源头治理上精准施策,抓紧推动新一轮大规模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和工程治理,加快推进新一轮山洪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摸底调查及重点县城地质安全综合评估整治,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五要在摸准地灾风险隐患上加力推进,充分利用“空—天—地”结合手段,继续抓好地质灾害隐患识别和风险精细化调查评价,稳妥推动“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常态化。六要在科技赋能防灾减灾上聚力突破,推动实施山洪泥石流动态调查评估与风险防控和精准化预警能力提升“揭榜挂帅”项目,加快开展泥石流沟地质实景三维建模与成灾风险动态评估,全面提升科技防灾能力。

厅防治处、省修复防治院主要负责同志,厅财务处分管负责同志,21市(州)自然资源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及业务人员参加会议。

  •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 主办单位: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
  • 内容维护: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宣传教育中心
  •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