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3月14日,省厅召开科技赋能防灾减灾救灾“揭榜挂帅”项目协议签订暨动员部署会,与揭榜团队正式签订山洪泥石流动态调查与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山洪泥石流精细化预警能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2个项目揭榜协议,开展动员部署,加力推动揭榜项目落地见效。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机关党委书记谢安军主持会议并讲话。厅二级巡视员杨旭,成都理工大学校长许强、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实验室主任欧阳朝军,以及厅机关相关处室负责同志,试点地区雅安市、甘孜州、康定市、汉源县、雅江县有关负责同志,揭榜参与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省委、省政府决心开展科技赋能防灾减灾救灾三年行动,以“揭榜挂帅”方式先行先试,推动山洪泥石流灾害精准防控关键技术集智攻关,为系统提升极端情况下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提供支撑保障。省市县和揭榜单位作为此次科研攻关的责任共同体,要携手并肩,拿出超常举措,共同推动这项工作圆满完成,向省委、省政府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会议强调,要锚定目标抓实施,聚焦实战促转化。一要聚力聚智冲刺目标。项目负责人要亲自挂帅、全程组织、深入研究,参与单位要主动担当、协同配合、共同推动,严格按合同时间节点倒排工期、顺排工序、挂图作战,确保高质量完成考核目标。二要“四个结合”突出实效。坚持“点面结合”,既要解决典型单沟问题,又要抓好面上复制推广;坚持“远近结合”,优先解决试点市县急难愁盼需求,边建设边验证边完善,兼顾短期见效与长期优化;坚持“技术管理结合”,既要实现难点堵点技术突破,又要形成一套务实管用的管理体系;坚持“榜单结合”,要打通相关榜单思路、方法、成果,切实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集成效益。三要协同创新促进转化。加快推进全省泥石流沟地质实景三维建模、“沟长制”试点和典型地质灾害成灾规律研究等工作,强化协同创新,提前谋划成果本地化应用方案,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和落地应用。
会议强调,要统筹联动强保障,严督实导提质效。一要做好服务保障。试点市县既是项目成果“质检员”,也是扎根一线“服务队”,要主动对接科研需求,及时提供数据支撑,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做好科研过程全方位支撑保障。二要强化过程监管。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深度参与,建立高效推进机制,落实专人专班跟踪负责,定期调度督导,严格实施“里程碑”节点考核,确保科研成果解决实际问题。三要规范资金使用。要建立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制度,完善日常监督制约机制,详细记录经费开支,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透明,发挥最大效益。
会议要求,要坚持“牵头人”亲自抓、全程抓,坚决杜绝“挂名不出征”现象;要打破部门壁垒,形成“团队攻关-市县验证-省厅督导”的闭环工作机制;要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实干作风,用灾害防御的实际成效检验项目成果。要履行合同约定坚决啃下“硬骨头”,力争探索出一条具有四川特色的智慧化防灾新路径新体系,推动科技防灾减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