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源自巴颜喀拉山山麓的鲜水河,是雅砻江的最大支流,鲜水河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是四川省第一大国家森林公园,全国第三大国家森林公园。
6月,鲜水河开始迎来它最好的时候,当成都平原气温高达35度时,这里的温度只有17度左右,重峦叠嶂、流水潺潺、万叶斑斓,鲜水河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52.24%,绿地覆盖率87.18%,生活着林麝、马麝、雪豹、云豹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秃鹫、猞猁、兔狲、金猫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7种。每年夏秋季节,这里吸引着无数的徒步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用脚步和相机丈量定格自然之美。
2024年7月,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开展2024年度四川省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项目,项目类型为自然保护地,其中就包括甘孜州四川鲜水河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此次确权登记工作以划清“四条边界”为核心,摸清权属状况、自然状况为重点,要做好“通告、地籍调查、审核、公告、登簿”五个环节的工作,明确提出承担年度任务的技术单位要继续在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
摸清家底 夯实基础
作为全国第三大、全省第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四川鲜水河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行政管理区域跨四川省道孚县、雅江县、新龙县,经营面积为400752.40公顷,最高海拔5039米,地貌由五岭、五谷、八坡组成,地势南低北高、沟谷密布、地形破碎,面积大、海拔高、地势险这是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测绘地理信息中心(下文简称“测绘中心”)在接到鲜水河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确权登记项目后遇到的三个难题。
为了准确摸清鲜水河的家底,测绘中心首先全面收集自然资源、水利、林草、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的基础资料,随后派出20余人的队伍,历时2个月,最高到达海拔约3200米,采取内业预划分和外业实地核实相结合的方式,最终摸清了鲜水河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登记单元边界。
三维数据库 锦上添花
“过去确权登记工作比较重视过程的准确性,对工作成果展示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短板,这次我们就想运用技术手段把成果完完本本呈现出来,而且要能好应用。”项目负责人任帅介绍说。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业务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项目,需要整理和处理大量的地理信息和相关数据,作为鲜水河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确权登记项目技术单位,测绘中心给自己出了一道考题——将海量的信息存储好,在需要的时候能及时调取,充分发挥信息的关键价值。
结合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数据库标准,测绘中心构建了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三维数据库(以下简称“数据库”),在系统以目录树的形式实现了数据库的可视化,实现了实景三维数据空间框架、地籍调查成果、专项调查数据等专题模块管理。通过将确权成果完全植入,实现确权成果的可视化管理,满足有应用需求时,随时取用,随时查看。
在确权登记工作中,明确权责主体和权属界限,是为物权登记打基础的关键。针对权属界线图层,数据库可以实现三维场景与权属界线进行融合,可以更加清晰界定国有、集体等权属界线,直观获取不同界线的关系、空间走向等,有力提升管理水平。
另外,在实景三维空间基底基础上,数据库还完成了森林、草原、水流等不同自然资源调查成果与实景三维的融合管理,提供各类自然资源的多尺度管理模式,针对鲜水河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植被覆盖率高的特点,能够直观反映森林资源的总体数量和分布情况,也是测绘中心此次工作的重点之一。
数据运用 一举N得
目前,以数据库为基底,结合文旅平台已实现场景导览功能,对于需要游览展示和重点管理的观赏点和线路,都可以植入游览路线进行三维场景游览,跟随路线,就可以身临其境抵达鲜水河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这为后续旅游开发提供了重要辅助作用。
在实现数据展示和查询统计的基础上,数据库还基于实景三维场景植入了一些基本的三维分析功能。比如剖线分析,可以直观、科学、准确地了解某条线路的海拔起伏情况;坡度坡向分析,方便管理人员了解某个区域的地形平整度;淹没分析在植入精确模型后,可以计算滑坡、泥石流的影响范围与应急反应时间,辅助应急指挥工作开展;火灾灾情查看功能支持将历年发生的火灾点位进行记录展示,并结合多媒体数据以及影响范围空间数据对灾情进行多维度复现。
近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邀请生态环境厅、省林草局和高校等有关行业专家,对2024年度省级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项目开展履约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资料齐全、规范,符合验收要求,按合同约定完成了全部工作任务,符合有关技术和工作要求,一致同意通过履约验收。
下一步,省自然资源厅将按照规定程序,认真做好2024年度省级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项目后续公告、登簿环节的工作,为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奠定坚实基础,为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提供基础支撑和产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