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印发《成都世运会期间暨“七下八上”关键期防地灾保安全守底线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各级各地切实加强成都世运会期间暨“七下八上”关键期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眼睛瞪着大大的”的状态,实化细化地质灾害“防、治、救”各项工作,枕戈待旦、全力以赴,确保成都世运会成功举办和全省安全度汛。
《方案》指出,成都世运会正值我省“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历来是地灾多发高发时段,加之今年汛期我省气象年景偏差、极端气候频发、旱涝急转风险突出,地灾防范形势严峻复杂。据初步统计,近10年全省7至8月平均发生地质灾害1707起,占全年的63.8%。保护群众生命安全、保障世运会成功举办是省委、省政府赋予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各地各相关部门必须坚决扛起防地灾保安全的责任,打起千般精神,迅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拿出超长举措严防死守,坚决遏制地灾多发频发势头,全力为世运会举办保驾护航。
《方案》聚焦六个方面,明确十五条硬措施。
聚焦责任落实,强化夯基固本。压实属地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乡镇(街道)属地责任、村(社区、点)一线处置工作责任和包保责任制度。发布暴雨预警、地灾预警及强降雨时段,县乡挂联干部、包保干部要下沉一线、靠前指挥。世运会期间,实行预警“日调度”制度,市、县地灾防指领导调度值守,“点对点”指导基层精准落实防范措施。
聚焦重点区域,强化隐患风险排查。7月15日至31日,开展“拉网式”保世运防地灾隐患专项排查;主汛期降雨时段,加密全省地灾隐患点、风险区动态“三查”;赛事期间,对赛场馆(赛道)及周边区域实行“一日一排查”,坚决做到隐患风险早发现早处置早消除。
聚焦预警响应,强化避让撤离。加强多部门会商研判,滚动发布专题预警和短临预警。严格执行“三避让”“三个紧急撤离”等刚性要求,坚决做到“应转早转、尽转”“不安全、不返回”。8月7日起至17日,严格执行提级响应,上调一级落实预警响应措施。
聚焦防范重点,强化风险管控。突出抓好泥石流灾害防范,用好山洪泥石流实景三维建模与成灾风险动态评估试点成果。“沟长制”试点市(州)于7月20日前在当地主流媒体公示山洪泥石流沟相关责任人员名单,并高效有序运行山洪泥石流沟长制,提升山洪泥石流风险精准防控能力。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突出抓好在建工程、旅游景区、矿山和在建工程、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区域防灾工作,针对性落实“关、限、停、绕”等措施,提升地灾风险综合管控能力。
防范突发灾害,强化应急准备。采取“省级专家重点区域蹲点驻守+驻守支撑队员一线前置+局院集团所属队伍区域联防”的模式为基层提供地灾防治专业技术指导支撑。组建省级专家指导组,直达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县(市、区)乡(镇),分片分组开展防灾工作帮扶指导。
聚焦跟踪问效,强化督导检查。世运会期间,省级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下沉一线指导;市、县有关行业主管部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本行业领域防灾责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暗查暗访。对于发现的问题,各级地灾防指要“点对点”移交并督促责任部门(单位)限期整改到位,确保整改落实闭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