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省厅召开山洪泥石流沟沟长制试运行情况视频调度会议,复盘分析沟长制运行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短板、薄弱环节,研究制定改进提升举措。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机关党委书记谢安军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听取了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雅安市沟长制运行及7月2日—5日暴雨致灾沟道的沟长、点长代表防范应对情况汇报。与会人员对有关重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自然资源部驻川专家组长铁永波教高及厅防治处负责同志对沟长制试运行情况进行了点评并提出对策建议。省水利厅水安中心有关负责同志对沟长制助推防汛工作作出了安排。
会议指出,经过近半年的试运行,我省沟长制试点工作在防范山洪泥石流灾害事件中得到充分检验,取得一定成效。当前正值“七下八上”关键期,世运会召开在即,省委、省政府密集部署防汛减灾工作。各地各级务必把防范应对山洪泥石流灾害作为重中之重,保持高度警醒、高度戒备,抓紧补短强弱,提升应对处置能力,抓实抓细各项防范应对措施,牢牢守住安全度汛底线。
会议要求,各地各级要认真落实省地灾防治指挥部印发的《成都世运会期间暨“七下八上”关键期防地灾保安全守底线工作方案》,对主汛期防灾减灾工作再部署、再细化、再落实。一是风险防范一定要树牢极限思维。充分考虑乡镇多沟群发灾害力量统筹不够、沟顶上游大雨沟口下游晴天成灾风险研判不足、因“三断”预警叫应和转移指令难以全覆盖及群众居住分散、预警手段缺失响应效率低等极端情况,把风险研判到位,“想细、想全、想极端、想万一”,加强力量统筹,完善预警设施装备,做足防范应对准备,打好工作提前量。二是沟长、点长一定要履职尽责。收到预警后第一时间全员上岗到位,靠前蹲点,加强巡查监测。要细化履职责任清单,逐沟完善“一图、一表、一预案、一演练、一‘安全屋’”机制,并于7月20日前在本地主流媒体及部门官网向社会公示山洪泥石流沟相关责任人员名单,接受社会监督。三是预警响应一定要到点到户到人。对于高山峡谷和山洪泥石流沟重点区域,要动态、实时掌握在家及流动人员动向与状态,确保信息无遗漏、传递无盲区、响应无死角。四是避险转移一定要果断提前。针对坡陡沟深面广的重点沟域,要扎实做好提前避险各项准备,紧盯预警信号快速响应,坚决摒弃侥幸心理,积极落实早转快转、应转尽转刚性要求,确保有预警有行动有反馈。五是宣传演练一定要覆盖到位。用好典型案例复盘机制,及时查漏补缺,开展警示教育和正面引导。加大中高风险沟域群众识灾防灾避灾知识普及力度,切实增强其自救避险本领与应急处置能力,夯实防灾减灾群众基础。六是机制做法一定要有机融合。整合政策资源,强化沟长制与“三人一屋”等现有防灾体系衔接。充分利用山洪泥石流预报预警系统、实景三维建模技术、应急大喇叭及“喊醒叫应”终端等科技赋能防灾减灾“揭榜挂帅”项目成果,确保沟长制试点取得实效。
省自然资源厅防治处、省修复防治院、省水利厅水安中心有关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会,自然资源部驻川专家组组长到会指导。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雅安市等市(州)自然资源、水利主管部门分管负责同志,相关业务科(站、中心)负责同志,驻守技术支撑队伍代表在各分会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