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梅委员:
您提出的《进一步治理城市剩余空间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第0817号提案)收悉。我厅高度重视,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的工作情况
(一)城市更新方面。一是积极开展城市更新政策体系研究制定。推动我省城市更新立法工作,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组织开展《四川省城市更新条例》立法调研。研究起草《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针对老旧厂区、低效厂房、其他闲置空间等提出城市更新任务,研究闲置土地、低效用地相关土地政策。二是深化省级城市更新试点,推动实施城市更新项目。住房城乡建设厅聚焦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库的城镇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更新改造等项目,加强谋划实施一批城市更新重点项目,促进低效空间更新建设,打造城市消费新场景。三是因地制宜加强口袋公园建设。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研究制定《四川省口袋公园建设指南》,指导各地结合城市更新,充分利用街头空地、邻里空间、边角地带等,因地制宜建设形式多样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构建服务半径覆盖完备的城市公园体系。四是支持存量房产和土地合理利用。我厅积极指导市县用好《支持城市更新的规划与土地政策指引(2023年版)》,支持地方利用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发展国家支持产业、行业,可在5年过渡期内不改变用地主体和规划条件,过渡期满及涉及转让需办理改变用地主体和规划条件的手续时,可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和需求,通过保留划拨或协议出让等方式完善用地手续。
(二)文旅融合发展方面。一是发挥旅游休闲街区的发展与示范效应。四川现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6家、省级旅游休闲街区8家,数量品质均居全国前列,呈现出以头部城市为核心,辐射带动各市(州)包括民族地区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其中,成华区望平坊旅游休闲街区以“城市更新”为主题,在旧城风貌改造的基础上,成为工业老区焕发新生典范,引入多样化文旅业态,深受游客欢迎,年均旅游综合收入17.5亿余元。二是培育城市旅游品牌与提升街区文旅服务。文化和旅游厅鼓励各市(州)因地制宜培育城市旅游品牌,充分考虑游客和城市居民的双重需求,以推进和完善城市和街区的公共休闲服务基础设施为重要任务,将街区文旅业态营造与旧城风貌改造、景观品质提升相结合,打造一批城市风采展示窗口。全省在街区内开展形式多样的街巷“城市漫步”、文化沙龙、艺术展演、非遗活化等活动,提升市民游客的参与度。同时指导各地在街区范围内引入智慧化管理、大数据分析和VR/AR导览等技术手段,提升街区管理服务水平。三是跨界打造演出新场景。四川人艺与四川博物院跨界打造“展览x话剧演艺”新模式微话剧《遇见·东坡》,让观众走进四川博物院“高山仰止·回望东坡—苏轼主题文物特展”,感受与“苏东坡”的古今对话。四川省川剧院跨界打造文旅创意街区提升川剧氛围,将剧院打造成为川剧打卡地,打造川剧戏窝子剧场,吸引戏迷观众消费川剧文化。每周六、周日下午2点,固定有“周末戏聚”的精彩演出。川剧传统剧目、经典剧目、传承剧目以及新编剧目都将在“周末戏聚”上演,为成都的戏迷观众们提供观赏原汁原味的川剧表演平台,让观众切身地感受巴蜀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让市民朋友们在生活场景中,以文化惠民票价能够消费川剧,感受川剧。四是灵活营运演艺新空间。文旅话剧《苏东坡》每周六在成都市青羊区文殊坊妙剧场持续驻场演出,2023年演出连(单)场201场,入场观众累计4.6万人(次)。每晚,四川省川剧院都上演“芙蓉国粹”川剧秀表演,在以川剧为主体表现的同时,融入了川剧经典折子戏片段、川剧经典唱段、川剧绝活、情景剧、特技等多种舞台手法进行演绎。让经典走近现代,让时尚对话传统。让到成都的游客们,来打卡川剧,打卡巴蜀文化。五是畅通联通宣传新渠道。2023年,省艺术研究院创作舞蹈创意视频《唤鱼清歌》,聚焦苏轼的少年时期,以“唤鱼联姻”的动人故事为主线,有效结合舞蹈、音乐、美术、诗词、戏剧、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跨界融合。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城市更新方面。一是完善城市更新政策体系。持续推进《四川省城市更新条例》立法调研工作,进一步修改完善我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待国家政策出台后尽快按程序印发,持续构建适应我省城市更新的政策体系。二是加强试点深化推广,有序推动项目实施落地。深化四川省城市更新试点,形成一批具有我省特色的城市更新项目,推广一批可复制的经验做法。三是加强口袋公园建设。充分利用城市闲置土地和剩余空间,充分结合市民活动轨迹,科学选择布局“口袋公园”建设点位。2024年全省计划完成新改建“口袋公园”150个。四是推动完善微更新项目规划建设监管机制。积极指导各地可在不影响周边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不改变建筑主体结构、不破坏景观环境、保证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对老旧小区微改造、城市公共空间服务功能提升等微更新项目,探索制定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豁免清单并完善监管机制。
(二)文旅融合发展方面。一是通过打造跨界微话剧、召开专家研讨会、组织戏剧对谈节目等丰富多样的宣传载体渠道,进一步畅通联通艺术与人民之间的渠道。二是制作《苏东坡》70分钟研学版,计划2024年、2025年每年演出100场,根据中小学生假期安排进行演出场次调整。三是根据政策规定,指导各地用好存量土地房产盘活政策措施,积极利用存量房产和土地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
感谢您对自然资源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尔古木牛;联系电话:13882126411。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2024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