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丹棱县局守牢耕地红线 落实耕地保护“四个一”
发布日期:2023-11-20 来源:眉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字体: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丹棱县耕地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该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集中开展攻坚行动,推动耕地保护工作落实落细落地。

构建“一个体系”,打造耕地保护管理“新模式”。为促进耕地保护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智能化,在全县构建起运行规范、权责清晰、制度完备的田长制工作体系,组织全县5个乡镇开展四川省田长制APP培训会6次,共计210人参加。全县444名田长及网格员工作在耕地保护第一线,共计巡田16247次,巡田总里程47539公里,及时发现问题26个,现全部完成处理销号。

恢复“一片良田”,实现耕地保护面积“不减少”。深挖耕地潜力,创新探索耕地恢复新模式,目前已有序恢复补充耕地956亩,12月底前完成年度下达任务1000亩。与各乡镇签订耕地保护目标承诺书,将9800余亩流出耕地细分到村,每日调度恢复进展,及时通报进度缓慢乡镇,耕地和用农核实处置就地整改率达100%;将52个撂荒地及“非粮化”图斑共计100余亩推送至农业农村部门,形成耕地恢复合力,确保耕地保护面积只增不减。

织好“一张密网”,筑牢耕地保护监测“防火墙”。深入各乡镇召开国土变更调查培训会,5个技术组培训覆盖55人次,明确耕地认定标准,针对5200余个图斑逐一开展现状核查,明确整改方式及整改期限。加大自然资源执法力度,建立了县、乡、村、社四级动态巡查机制,确保动态巡查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切实将违法行为消灭在初始、解决在萌芽。截至目前,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2起,开展执法巡查210次,以“零容忍”的态度打击违法用地行为。

营造“一种氛围”,实现耕地保护意识“在心田”。为切实提升全民耕地保护意识,我局以推行“田长制”为契机,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和宣传手段,向全县群众发送关于耕地保护短信2万余条,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开展宣传活动3次,累计接受群众现场咨询400余人次,开展专题培训5次,积极引导群众依法用地、合理用地、自觉珍惜和保护耕地,让每个人都自觉成为耕地保护的参与者。

责任编辑:李雪蕊
[上一篇]:
[下一篇]:
丹棱县局守牢耕地红线 落实耕地保护“四个一”
发布时间:2023-11-20 来源:眉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丹棱县耕地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该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集中开展攻坚行动,推动耕地保护工作落实落细落地。

构建“一个体系”,打造耕地保护管理“新模式”。为促进耕地保护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智能化,在全县构建起运行规范、权责清晰、制度完备的田长制工作体系,组织全县5个乡镇开展四川省田长制APP培训会6次,共计210人参加。全县444名田长及网格员工作在耕地保护第一线,共计巡田16247次,巡田总里程47539公里,及时发现问题26个,现全部完成处理销号。

恢复“一片良田”,实现耕地保护面积“不减少”。深挖耕地潜力,创新探索耕地恢复新模式,目前已有序恢复补充耕地956亩,12月底前完成年度下达任务1000亩。与各乡镇签订耕地保护目标承诺书,将9800余亩流出耕地细分到村,每日调度恢复进展,及时通报进度缓慢乡镇,耕地和用农核实处置就地整改率达100%;将52个撂荒地及“非粮化”图斑共计100余亩推送至农业农村部门,形成耕地恢复合力,确保耕地保护面积只增不减。

织好“一张密网”,筑牢耕地保护监测“防火墙”。深入各乡镇召开国土变更调查培训会,5个技术组培训覆盖55人次,明确耕地认定标准,针对5200余个图斑逐一开展现状核查,明确整改方式及整改期限。加大自然资源执法力度,建立了县、乡、村、社四级动态巡查机制,确保动态巡查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切实将违法行为消灭在初始、解决在萌芽。截至目前,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2起,开展执法巡查210次,以“零容忍”的态度打击违法用地行为。

营造“一种氛围”,实现耕地保护意识“在心田”。为切实提升全民耕地保护意识,我局以推行“田长制”为契机,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和宣传手段,向全县群众发送关于耕地保护短信2万余条,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开展宣传活动3次,累计接受群众现场咨询400余人次,开展专题培训5次,积极引导群众依法用地、合理用地、自觉珍惜和保护耕地,让每个人都自觉成为耕地保护的参与者。

  •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 主办单位: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
  • 内容维护: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宣传教育中心
  •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