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汶川县运用高科技助力防汛 织密汛期减灾“安全网”
发布日期:2025-07-18 来源: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自然资源局 字体: 分享到:

近日,一架无人机在汶川县威州镇岷江边升空,用高清镜头实时捕捉着水流的变化,为切实做好防汛减灾工作,汶川县创新引入无人机技术监测河水变化,用智能化手段守护江河安澜与群众安宁。

“以往靠人跑,一天最多查两三个河段,偏远地方还得绕路。现在无人机一飞,半小时就能覆盖5公里河道,数据能实时传回来,效率提高了不止十倍。”汶川县水务局工作人员李超一边操控无人机一边介绍道。他正在操控的无人机配备高清摄像头和水文监测模块,既能清晰拍摄水位标尺、河岸冲刷情况,又能通过算法估算水流速度,连河面上漂浮的杂物、堤坝的细微裂缝都难逃“天眼”。

据悉,汶川县境内江河纵横,岷江、杂谷脑河等穿境而过,部分河段两岸山势陡峭、密林丛生,传统人工巡查耗时费力,存在巡查盲点和安全隐患。使用无人机巡查有效弥补了这一短板,极大提升了巡查的灵活性与安全性。在实际操作中,县水务局工作人员根据不同河段的特点和风险等级,制定了详细的无人机飞行监测计划,对于水位变化频繁、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区域,增加飞行频次,确保能够及时捕捉到细微变化。同时将无人机监测数据与传统水文监测站点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进一步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一旦发现水位变化、河道淤堵、堤坝裂缝等险情,工作人员可快速研判并提出防御方案,及时处置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自入汛以来,无人机累计巡查河道120余公里,发现河道淤堵、岸坡滑塌等隐患10余处,均已及时处置。

通过无人机‘天眼’的全方位监控,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潜在的险情,为后续抢险救灾工作争取宝贵时间,提升了全县防汛工作的科技化水平。在下一步工作中,汶川县将不断探索高科技手段在防汛领域的深度应用,持续完善无人机监测体系,加强技术培训与设备升级,让无人机在防汛减灾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责任编辑:李雪蕊
[上一篇]:
[下一篇]:
汶川县运用高科技助力防汛 织密汛期减灾“安全网”
发布时间:2025-07-18 来源: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自然资源局

近日,一架无人机在汶川县威州镇岷江边升空,用高清镜头实时捕捉着水流的变化,为切实做好防汛减灾工作,汶川县创新引入无人机技术监测河水变化,用智能化手段守护江河安澜与群众安宁。

“以往靠人跑,一天最多查两三个河段,偏远地方还得绕路。现在无人机一飞,半小时就能覆盖5公里河道,数据能实时传回来,效率提高了不止十倍。”汶川县水务局工作人员李超一边操控无人机一边介绍道。他正在操控的无人机配备高清摄像头和水文监测模块,既能清晰拍摄水位标尺、河岸冲刷情况,又能通过算法估算水流速度,连河面上漂浮的杂物、堤坝的细微裂缝都难逃“天眼”。

据悉,汶川县境内江河纵横,岷江、杂谷脑河等穿境而过,部分河段两岸山势陡峭、密林丛生,传统人工巡查耗时费力,存在巡查盲点和安全隐患。使用无人机巡查有效弥补了这一短板,极大提升了巡查的灵活性与安全性。在实际操作中,县水务局工作人员根据不同河段的特点和风险等级,制定了详细的无人机飞行监测计划,对于水位变化频繁、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区域,增加飞行频次,确保能够及时捕捉到细微变化。同时将无人机监测数据与传统水文监测站点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进一步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一旦发现水位变化、河道淤堵、堤坝裂缝等险情,工作人员可快速研判并提出防御方案,及时处置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自入汛以来,无人机累计巡查河道120余公里,发现河道淤堵、岸坡滑塌等隐患10余处,均已及时处置。

通过无人机‘天眼’的全方位监控,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潜在的险情,为后续抢险救灾工作争取宝贵时间,提升了全县防汛工作的科技化水平。在下一步工作中,汶川县将不断探索高科技手段在防汛领域的深度应用,持续完善无人机监测体系,加强技术培训与设备升级,让无人机在防汛减灾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 主办单位: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
  • 内容维护: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宣传教育中心
  •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