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省厅动态

四川发布全国首个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地方标准
发布日期:2024-01-08 来源:地质灾害防治处 科技发展与对外合作处 省修复防治院 字体: 分享到:

《四川省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导则》将于1月29日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个规范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技术标准。《导则》对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总则、应急排查、临时避险安置场地选址评估、应急监测、排危除险和成果编制等提出规范性要求。

《导则》明确在地震应急响应阶段,应按照安全性原则、时效性原则、优先处置原则,通过开展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排查、临时避险安置场地选址评估、应急监测与排危除险等应急处置工作,查明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隐患情况,防控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风险,为地震灾区居民临时避险安置和现场抢险救援提供技术支撑,最大程度保障地震灾区居民和抢险救援人员的安全。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排查按县级行政区组织,以乡(镇、街道)为单元采取基层报灾与专业单位实地核查方式对地震灾区全面开展应急排查,主要包括县城、场镇、学校、人口聚集区、分散农户和存在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的旅游景区、交通干线、水利水电工程、工矿企业、工业危险源等区段展开。工作内容包括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册隐患点、已核销隐患点)排查和重点斜坡、室内遥感解译隐患点、已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已有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复核。

临时避险安置场地选址要遵循安全便利性原则,选择不受地质灾害影响且易于搭建临时帐篷和进行救灾活动的安全区域,并应对所有拟选定的临时避险安置场地(含应急救援队伍驻扎场地)开展选址评估。同时对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对建设场地进行适宜性评价。

在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监测方面,《导则》明确,应急监测应遵循简易、便捷、实用的原则,建立宏观监测、简易监测、专业监测及人工巡查相结合的震后应急监测网络。专业应急监测应突出重点,重点对险情重、危害大、成灾风险高的点位布设普适型监测仪器、边坡雷达、三维激光扫描仪等设备,实施监测预警。针对震后人力难以到达的特殊环境,应加强遥感解译、无人机等遥测手段的应用。

此外,《导则》还明确,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排危除险要优先安排工期短、见效快、施工简便的工程措施,鼓励采用新型防治工艺和新型防治材料。根据应急排查成果,在综合评价地质灾害危害性和工程实施必要性、可行性与紧迫性的基础上,制定排危除险方案,开展排危除险工作。

省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自然灾害多,安全发展任务重,自“5·12”汶川特大地震以来,多次发生强震,尤其是2022年连续发生了3次强震,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为科学高效开展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省厅立足实际,在系统总结历次地震应急调查处置经验基础上,为进一步固化提升形成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机制,于“9·5”泸定地震后启动开展了《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导则》起草工作。《导则》为震后抢险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力技术标准保障,对快速、高效、有序处置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隐患风险、紧急评估避险转移场地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省厅还组织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先后编制完成或正在编制《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规范》《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技术规程》《四川地质灾害调查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技术规范》等10余项技术标准,不断填补技术规程规范空白,努力推动提升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范管理能力和水平。

责任编辑:李雪蕊
[上一篇]:
[下一篇]:
四川发布全国首个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地方标准
发布时间:2024-01-08 来源:地质灾害防治处 科技发展与对外合作处 省修复防治院

《四川省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导则》将于1月29日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个规范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技术标准。《导则》对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总则、应急排查、临时避险安置场地选址评估、应急监测、排危除险和成果编制等提出规范性要求。

《导则》明确在地震应急响应阶段,应按照安全性原则、时效性原则、优先处置原则,通过开展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排查、临时避险安置场地选址评估、应急监测与排危除险等应急处置工作,查明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隐患情况,防控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风险,为地震灾区居民临时避险安置和现场抢险救援提供技术支撑,最大程度保障地震灾区居民和抢险救援人员的安全。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排查按县级行政区组织,以乡(镇、街道)为单元采取基层报灾与专业单位实地核查方式对地震灾区全面开展应急排查,主要包括县城、场镇、学校、人口聚集区、分散农户和存在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的旅游景区、交通干线、水利水电工程、工矿企业、工业危险源等区段展开。工作内容包括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册隐患点、已核销隐患点)排查和重点斜坡、室内遥感解译隐患点、已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已有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复核。

临时避险安置场地选址要遵循安全便利性原则,选择不受地质灾害影响且易于搭建临时帐篷和进行救灾活动的安全区域,并应对所有拟选定的临时避险安置场地(含应急救援队伍驻扎场地)开展选址评估。同时对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对建设场地进行适宜性评价。

在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监测方面,《导则》明确,应急监测应遵循简易、便捷、实用的原则,建立宏观监测、简易监测、专业监测及人工巡查相结合的震后应急监测网络。专业应急监测应突出重点,重点对险情重、危害大、成灾风险高的点位布设普适型监测仪器、边坡雷达、三维激光扫描仪等设备,实施监测预警。针对震后人力难以到达的特殊环境,应加强遥感解译、无人机等遥测手段的应用。

此外,《导则》还明确,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排危除险要优先安排工期短、见效快、施工简便的工程措施,鼓励采用新型防治工艺和新型防治材料。根据应急排查成果,在综合评价地质灾害危害性和工程实施必要性、可行性与紧迫性的基础上,制定排危除险方案,开展排危除险工作。

省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自然灾害多,安全发展任务重,自“5·12”汶川特大地震以来,多次发生强震,尤其是2022年连续发生了3次强震,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为科学高效开展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省厅立足实际,在系统总结历次地震应急调查处置经验基础上,为进一步固化提升形成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机制,于“9·5”泸定地震后启动开展了《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导则》起草工作。《导则》为震后抢险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力技术标准保障,对快速、高效、有序处置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隐患风险、紧急评估避险转移场地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省厅还组织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先后编制完成或正在编制《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规范》《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技术规程》《四川地质灾害调查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技术规范》等10余项技术标准,不断填补技术规程规范空白,努力推动提升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范管理能力和水平。

  •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 主办单位: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
  • 内容维护: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宣传教育中心
  •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