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法定信息 / 建议提案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149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日期:2025-10-16 来源:办公室 字体: 分享到:

刘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制度机制 加快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建议》(第1149号提案)收悉。提案中关于改革找矿投入机制、完善探矿权出让及管理制度、强化科技创新驱动等工作建议,对深入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服务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支撑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和关键产业备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我厅高度重视本提案的办理工作,组织相关部门认真研究,经商科技厅、财政厅,现答复如下。

一、持续完善找矿多元投入机制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我厅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大力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战略找矿,努力构建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各级国企积极参与、社会各方竞相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会同财政厅建立基础阶段战略找矿项目省级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省级财政累计投入4.21亿元,探获超大型石墨矿2处、磷矿1处,大型石墨矿1处、铀矿1处,中型磷矿2处、锰矿1处,小型铜矿1处、金矿1处。在全国率先建立矿业权出让收益分享激励机制,将省、市、县分成比例与基础阶段找矿投入挂钩,有效调动市县出资2.14亿参与战略找矿。引导社会资金累计投入20.83亿元,比“十三五”同期增加51%。设立资金规模为50亿元的资源能源投资引导基金,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矿产资源勘查,已完成首个锂矿投资项目签约。

二、切实加强矿业权出让和管理

聚焦全省矿业产业发展需求,持续加大矿业权出让力度,综合运用招标、拍卖、挂牌等市场化方式,科学高效配置矿业权,形成职责明确、流程清晰、高效优质的矿业权出让工作机制。出台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办法、规范矿业权管理和出让工作规程,进一步降低了矿业权取得门槛、简化了审批流程。通过明确拓展出让区块来源责任分工、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矿业权差别化管理、部署实施快速选区项目等措施,构建区块来源多样、评价快速、出让有序的工作格局,实现区块来源和投放可持续。创新采取“限价拍卖+综合评比”方式出让红格南钒钛磁铁矿采矿权,在全国首次以招标方式出让麦基坦锂矿探矿权,成功出让四川盆地洪雅和乐山北2个油气区块,实现省属国有企业以市场化方式获取油气区块“零”突破。“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出让矿业权321宗、实现出让收益376亿元,其中2023年实现矿业权出让收益142.82亿元,创十年来最高水平;2024年出让矿业权111宗、成交价133.64亿元,首次实现出让宗数、收益“双百”突破。

三、不断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

推动省委科技委审议出台《四川省科技支撑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组织实施5个“揭榜挂帅”科研项目,推进解决锂、磷、金红石、萤石等关键矿产在找矿预测、开发评价、高效提纯技术以及钒钛尾矿深度回收与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科技难题。2024年9月申报的“攀西地区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和“松潘—甘孜锂稀有金属矿关键勘查技术与找矿预测模型”项目,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科技支撑项目立项清单,今年2月申报的“四川盆地卤水钾盐形成机制与开发利用工程示范”项目,成功纳入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申报指南,通过实施上述项目可有效推动解决攀西有色金属、川西稀有金属和川东北钾盐等我省优势矿产的深部成矿理论和找矿技术难题。大力培育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矿业领域新质生产力,以红格南矿全生命周期为应用场景,构建矿山大模型高质量数据集和知识图谱,初步完成700亿参数探矿大模型研发。利用省地质大数据中心AI找矿平台,首次采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方法开展成矿预测,初步划分161个成矿远景区、圈定36处找矿预测区、优选44个可进一步开展工作的勘查区块,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了重要技术范式。

下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决策部署,强化政策供给和科技创新,全力推动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探索“订单式”“众筹式”地质调查新模式,畅通社会资金进入基础调查阶段投资渠道;根据中央相关奖励制度制定情况,推动出台我省地质找矿成果奖励办法;推动出台矿业权招标出让工作规程,进一步规范我省矿业权招标出让活动,明确招标出让的矿业权适用条件和对象;加快推进存量矿业权分类盘活处置,动态清理过期矿业权,推进解决矿产资源“圈而不探”现象;分批次、分层次推进省级矿业领域科技创新平台优化重组,鼓励市县自主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科技攻关,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尊敬的刘荣委员,衷心感谢您对我省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高度关注、热情指导与大力支持。我们热切期盼您拨冗莅临我厅调研、检查和指导。

联系人:刘亚光;电话:18183287957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2025年4月28日

责任编辑:李雪蕊
[上一篇]:
[下一篇]: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149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时间:2025-10-16 来源:办公室

刘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制度机制 加快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建议》(第1149号提案)收悉。提案中关于改革找矿投入机制、完善探矿权出让及管理制度、强化科技创新驱动等工作建议,对深入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服务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支撑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和关键产业备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我厅高度重视本提案的办理工作,组织相关部门认真研究,经商科技厅、财政厅,现答复如下。

一、持续完善找矿多元投入机制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我厅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大力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战略找矿,努力构建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各级国企积极参与、社会各方竞相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会同财政厅建立基础阶段战略找矿项目省级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省级财政累计投入4.21亿元,探获超大型石墨矿2处、磷矿1处,大型石墨矿1处、铀矿1处,中型磷矿2处、锰矿1处,小型铜矿1处、金矿1处。在全国率先建立矿业权出让收益分享激励机制,将省、市、县分成比例与基础阶段找矿投入挂钩,有效调动市县出资2.14亿参与战略找矿。引导社会资金累计投入20.83亿元,比“十三五”同期增加51%。设立资金规模为50亿元的资源能源投资引导基金,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矿产资源勘查,已完成首个锂矿投资项目签约。

二、切实加强矿业权出让和管理

聚焦全省矿业产业发展需求,持续加大矿业权出让力度,综合运用招标、拍卖、挂牌等市场化方式,科学高效配置矿业权,形成职责明确、流程清晰、高效优质的矿业权出让工作机制。出台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办法、规范矿业权管理和出让工作规程,进一步降低了矿业权取得门槛、简化了审批流程。通过明确拓展出让区块来源责任分工、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矿业权差别化管理、部署实施快速选区项目等措施,构建区块来源多样、评价快速、出让有序的工作格局,实现区块来源和投放可持续。创新采取“限价拍卖+综合评比”方式出让红格南钒钛磁铁矿采矿权,在全国首次以招标方式出让麦基坦锂矿探矿权,成功出让四川盆地洪雅和乐山北2个油气区块,实现省属国有企业以市场化方式获取油气区块“零”突破。“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出让矿业权321宗、实现出让收益376亿元,其中2023年实现矿业权出让收益142.82亿元,创十年来最高水平;2024年出让矿业权111宗、成交价133.64亿元,首次实现出让宗数、收益“双百”突破。

三、不断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

推动省委科技委审议出台《四川省科技支撑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组织实施5个“揭榜挂帅”科研项目,推进解决锂、磷、金红石、萤石等关键矿产在找矿预测、开发评价、高效提纯技术以及钒钛尾矿深度回收与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科技难题。2024年9月申报的“攀西地区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和“松潘—甘孜锂稀有金属矿关键勘查技术与找矿预测模型”项目,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科技支撑项目立项清单,今年2月申报的“四川盆地卤水钾盐形成机制与开发利用工程示范”项目,成功纳入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申报指南,通过实施上述项目可有效推动解决攀西有色金属、川西稀有金属和川东北钾盐等我省优势矿产的深部成矿理论和找矿技术难题。大力培育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矿业领域新质生产力,以红格南矿全生命周期为应用场景,构建矿山大模型高质量数据集和知识图谱,初步完成700亿参数探矿大模型研发。利用省地质大数据中心AI找矿平台,首次采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方法开展成矿预测,初步划分161个成矿远景区、圈定36处找矿预测区、优选44个可进一步开展工作的勘查区块,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了重要技术范式。

下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决策部署,强化政策供给和科技创新,全力推动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探索“订单式”“众筹式”地质调查新模式,畅通社会资金进入基础调查阶段投资渠道;根据中央相关奖励制度制定情况,推动出台我省地质找矿成果奖励办法;推动出台矿业权招标出让工作规程,进一步规范我省矿业权招标出让活动,明确招标出让的矿业权适用条件和对象;加快推进存量矿业权分类盘活处置,动态清理过期矿业权,推进解决矿产资源“圈而不探”现象;分批次、分层次推进省级矿业领域科技创新平台优化重组,鼓励市县自主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科技攻关,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尊敬的刘荣委员,衷心感谢您对我省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高度关注、热情指导与大力支持。我们热切期盼您拨冗莅临我厅调研、检查和指导。

联系人:刘亚光;电话:18183287957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2025年4月28日

  •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 主办单位: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
  • 内容维护: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宣传教育中心
  •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