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这里杂草丛生,遍地都是石头,根本无法耕种。现在厂房拆了,石块清除了,又回填了表土、新建了生产便道和排水渠,老百姓耕种更方便了。”仪陇县永乐镇双龙村支部书记晏庆凯笑着说道。
仪陇县永乐镇柑子园村3社,一处废弃的矿山经过生态修复,新建生产便道和排水渠,种植小叶女贞、油麻藤等植物,让曾经废弃的矿山重披新装,变成集中连片、颇具规模的优质耕地。修复后不仅起到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的作用,还改善了生产条件,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了农民收入;同时消除了矿山地质灾害对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增强了群众守护绿水青山,共同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行动自觉。
永乐镇柑子园村3社废弃矿山修复只是仪陇县生态修复成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仪陇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关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科学谋划、精准施策,有序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取得较为显著成效。2021年争取国省资金668.49万元,完成25个废弃矿山修复,复耕面积29.5971公顷,新建生产路2149.6米,新建排水渠4605.2米,种植小叶女贞、油麻藤9000余株。
强化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修复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及时对接项目乡镇处置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落实专人,压紧压实有关人员责任,将工作责任细化到相关股室,全面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工作格局。
注重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生态修复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耕作区地形地貌,影响地方和群众利益收入,部分群众难免有怨言。对此,仪陇县局安排生态修复股工作人员对接项目乡镇、村社干部在项目村社广泛宣传生态修复重要意义,让群众明确修复对于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等方面作用,力争得到群众理解支持。
密切协作配合,形成推进合力。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涉及农业、水务、环保、财政等多个部门,统筹协调难度大,容易出现自然资源部门唱独角戏现象。仪陇县局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全力形成“项目乡镇党委政府负责、自然资源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企业广泛参与”的“党政统筹、齐抓共治”良好局面。
严格制度运行,强化过程监管。按照部、省自然资源部门有关规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两办法、七制度”。坚持把工程质量摆在突出位置来抓,督促项目各责任主体依法履行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职责,定期组织县级职能部门开展现场监督检查,确保生态修复质量让群众满意。